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

ID:27349023

大小:5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1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2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3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4页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战争记忆初探:以中国、日本战争电影为例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日本战争电影的主题多锁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史与人物上,探寻东亚战争记忆的形成与演变。其中,两国对影片主题的选定、对战争的认知及其制作过程具有诸多差异性。中国战争电影在再现军队发展、战争场景的同时,注重揭示民众在战争中的苦难以形成历史记忆,坚定和平发展的决心;日本战争电影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经常采用刻意美化自己、对敌方冷血鞭尸的手法,无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中国、韩国等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重建互信。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发动战争给受侵害各国与人民乃至本国人民造成沉重灾难的深刻反省及忏悔,背弃人

2、类一再庄严宣誓的信守和平的承诺,日本战争电影异化为背负国家教化的使命,以科技包装的视听欢娱,凸显大举杀戮意义的盈利工具。关键词:影像史学;战争电影;中国战争电影;日本战争电影;战争记忆中图分类号:K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03-0146-04一、战争电影的特色:宣传重于娱乐毋庸讳言,自有人类以来便有战争,电影发明以来便有战争片。战争电影作为一种类型,其历史几与电影的现身同步。战争片引发的热情与争议,从来都是跨越种族与国界的,因为电影既是经济产物,又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是完美的载体,是传播大众知识的最高级媒体,更是宣扬国家形象与政策的有力武器。影迷们不难发现

3、:同一场经典级重大战役在理念迥异之下,各国不但在战时各自夸耀战果及牺牲之壮烈,用以鼓舞士气,战后更一拍、再拍、三拍,甚至邀集昔日敌国,共同诠释战争的因果,用以传达人类对战争爱憎的赤裸人性。古今中外获得最后胜利者,几乎都是战争电影生产大国,基于政治正确,不免将剧情片伪冒为纪录片上映。这种手法,在战争影片后期制作阶段早已司空见惯。战争是摧毁和再造文明的推手,是历史跃进、倒退及沉沦的触媒。广义的战争电影具备两项元素:主题要围绕着人民、间谍战和士兵等战争基本层面,包括战事的源由、准备、防范、执行、日常生活及结果或后续;场景不一定局限于战场,而且现代的战争并非仅指单纯的军事行动,意识形态

4、的争斗亦属其一。因此,“反战电影”亦为战争电影的一种。战争电影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影响深远,直接关乎人们思想认知的形成以及战争记忆的发展、演变。郑用之在抗战时期就明确指出:“我们深信电影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一种广告工具,是一种精神粮食,是一种文宣武器。”不仅如此,电影甚至可以发挥枪炮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他说:“甚且我们能深信:现代钢铁武器所不能做到的事,我们要用电影去做到它。”所以,大敌当前,不能忽视“电影救国”,更不可不重视“救国电影”的影响作用。电影科技见证了战争的因果,内容也不止是战争场景的再现。基于专业的考虑,战争电影的制作者无不在史实与传闻间调整,以兼顾政治、商业利益,

5、还考虑影迷的期待。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作的战争电影,首要目的都在宣扬国策与提高士气,在娱乐中传达捍卫无可取代的自身形象及利益。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上唇齿相依,在历史文化上又有兄弟之谊,偏偏中国及其台湾、香港都曾是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惨痛受害者,蒙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扮演了多种极不光彩的角色,既是对外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战争的失败者。战后的日本,虽自战败国阴影中复苏有年,但在美国核子伞保护下的内政外交同样风雨不断。在曲折的复兴路途上衍生的种种情绪,均具体反映在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前十多年来,中日军事冲突危机基本上己见收敛,

6、反射在电影文化基调上,则明显由阳刚转趋阴柔,由英雄崇拜及好战风格逐渐步上人性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道路线。但即便是人道主义渐次抬头,其制作动机与目的,在比重上依旧是宣传高于纯正的娱乐。近些年来,随着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抹杀有关东亚战争记忆、否认战争罪行、颠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等倾向越发明显,这也同样反映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上。二、意识形态的秀场早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电影制作与营销就一直是国共内战的另一种对抗的延长。对日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推出的“统战电影”以1947年上映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沉重打击了执政行的尊严,后者还分两集推出:上集为《

7、八年离乱》,下集为《天亮前后》。1949年以后,军事片更是重要的片种之一。被压迫者武装反抗的壮举,为共产党人二十二年的革命战争历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此类创作受到苏联和美国同类影片的深刻影响,师法苏联犹甚。抗战影片多描写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游击队、武工队及老百姓的抗日斗争,例如《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均属之。中国共产党首部自制战争电影是《中华儿女》,其后整个二十世纪大致经历了四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以“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