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ID:27554898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_第1页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_第2页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_第3页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醒"教师成棚概碰轿舗2018-03-1607:30:23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9期董秋源令令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髙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点,如何发展出一条合理、高效、适应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道路己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研宂课题。因此,试图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视角出发找到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巾的误区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关键词:双师型;培训;成长规律中阁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9.047R前,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双师型”教师己经成为当前

2、各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界,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卨水平教学手段和科学教学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找到一条合理并且髙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就成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研宄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众多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研究主要集屮于体制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但对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之间的关联缺乏较为系统的研宂和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以教师成长规律为岀发点,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1“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我国学者王义澄(1990)首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概念,他在研宄屮指“双师型”

3、教师应当具备网个蕪本的要求,即“参与学生实;>J”、"教师到工厂实>』”、“参与教科研研究”以及“承担技术项目”。基木上较为明确的指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木素质要求。2004年4月教育部对“双师”索质提出丫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要求,指出“双师荆”教师应当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汁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Ik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或“近五年主持(或主

4、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闪同类院校屮居先进水平”。而学者肖凤祥(2012)在研究屮将“双师型”教师的闪涵进一步完善,提出“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Ik教育机构的教育者”这一概念。此外,还有国内还有众多学者均对“双师型”教师的棊本内涵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从研究成果屮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应当A备的敁棊本能力大体可归纳为“教育能力”、“理论研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如何进一步结合教师成长规律并提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及具体培训

5、措施将会是当下及未來很长一段时间卜j各大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2“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从国内研究怙况来看,对于商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尚不多见。现有的研究棊本足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体成长这两个视角开展,例如学者罗淸水(1998)指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髙学习效能”。叶澜、G益民(2001)则认力教师的专、Ik发展应当是教师专业成长或内在专业结构不断完善和演进的过程。赵昌木(2003)认为,教师成长大致可以分为“预备阶段”、“适应阶段”、“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

6、”、“停滞和退缩阶段”以及“持续成长阶段”这五个阶段,而教师的信念、认知能力、知识构成、师徳状况、交际能力、职、Ik发展意愿等因素均会对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李玉珍(2017)则在研究屮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致分为“环境适应期”、"成型稳定期”、“创新发展期”以及“提升成熟期”这四个阶段。总体而言,教师的成长规律无论是从专业发展领域或个人成长领域均可大体分为下列四个阶段:第~阶段:教师刚刚进入院校,大部分精力主要集中于熟悉教学、教研基本情况及学生管理工作上,关注重点基本局限在自我发展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第二阶段:教师蘇本可以胜任教学工作,并逐渐开始进行相关的教学以及科学

7、研究。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各项能力都处在稳定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逐渐增强,业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并且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处丁教学和科研等方而的原因开始形成对教学实践能力的需求。第三阶段: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学方面已经可以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教科研方面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一阶段屮依然需耍大量的企、Ik和社会实践以保证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第四阶段:业务能力完全成熟。具备深厚的教学和教科研能力。3“双師型”教师队伍建设屮存在的矛盾3.1培训方式与成长规律间的矛盾大多数髙等职业院校在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