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ID:27556790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_第1页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_第2页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_第3页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_第4页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综述为纪念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和教育家张栻诞辰880周年,由中华朱子研宄会、四川师范大学、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香港孔教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于2016年10月18-21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地区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6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着张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和意义这一会议主题,对张栻在中国哲学史、经学史、教育史、理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及其现代价值和意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一、关于张栻思想

2、及其价值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广汉绵竹人,是宋代蜀学和湖湘学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湖南、四川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实乃道学之宗主,学者之宗师。张立文教授认为张栻系统阐述了湖湘学理论思维,并从太极之所以生生、理为事物的所以然、性的善与不善、心为万物主宰和中和之辩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张栻为宋明理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张劲松先生对张栻在宋代道学中的宗主地位和历联盟史影响及其现代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自胡安国、胡宏父子开创湖湘学派以来,“通经致用”、“康济时艰”就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思想传统。朱汉民教授从湖湘学派追求道、治一

3、体的学术旨趣出发,认为湖湘学者在学术风格上追求内圣与外王、道德与事功的统一而体现出理学经世派的学术特色,从而使其没有沾染空谈心性的迂腐之习。蔡方鹿教授认为,张栻在对佛老的批判中提出经世致用和求实、求理的实学思想而强调道德性命离不开日用之实,重视躬行践履而主张知行互发、把知付诸行,重视笺注诂训之细节而提出“朴学”的概念,把义理与训诂结合起来,由此全面地彰显出张栻的经世致用思想。李振刚教授、邢靖懿讲师认为张栻发扬了儒家的经世传统,以追述孔孟之道为务,以内圣外王为旨归,将道、学、治贯通一气,把道德与功业、内圣与外王系于一线,集中阐述了张栻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赵淼博士以“经世纪年序”

4、为中心深入地分析了张栻经世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就是从《易》与《春秋》中所彰显出的太极之道、皇极之道,亦即儒家传统的中正之道。心性论自宋明理学兴起以来就一直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作为理学家的张栻,对此理论作了许多独到的阐述。向世陵教授认为张栻对性善的解说及其援太极说入性论的理路坚守了湖湘学以性为本的基本立场,使其明显地区别于朱学。杨柱才教授就张栻对周敦颐《太极图说》所作注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张栻《太极图说解》的最大特色在于,无论以太极为至静之体还是以性论太极,都强调太极“流行”的意义,而区别于朱子《太极解义》以理气关系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哲学架构。刘兴淑副研究员对张栻的人

5、性论思想作了分析,认为“纯粹至善”的性论既是张栻建构太极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见识高,践履又实”思想的反映。张琴讲师以张栻批判地发展了胡宏“性一分殊”与“性体心用”的思想,认为张栻建构了以性为本位,分别以太极与心为核心的宇宙论和心性论体系,太极与心分别为性气之动力机制与性情之妙用的主宰者与体现者,二者均具有表达本体之性的功能与作用,均为具本体意义的理学范畴。肖永奎博士通过辨析张栻性论思想的源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张栻论性不承袭一家,坚持以求真为宗旨、以传道为己任而有着自家体认的性论特色。张卉博士认为张栻所论之心在根本上乃是具有理性和道德属性的认知器官,所论之性乃是万物万

6、理共同属性的“万有之根”,而其“心主性情”的论述标志着张栻心性论的体系化。宋明理学家虽然吸收了一些佛道的思想,但往往是公开地贬斥佛道,而在张栻的学术思想中,力斥佛教之弊、辨别儒佛之异亦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刘学智教授以张栻辨析儒佛立本虚实之别、“道心”与“人心”和“理”与“欲”之异及其修养功夫不同,认为张栻在时儒反佛风气的影响下对佛教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其学术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即为力斥佛教之弊、辨析儒佛之异,但张栻反佛少有理性分析和肯定而有简单化的倾向。而李承贵教授通过从“辟而堕于释氏”与“礼而杂于异端”、“有适有莫”与“无适无莫”、“反经”与“固本”、“亲物去物”与“此得彼失”等方面论述

7、了张栻的佛教观,同样认为张栻囿于宋儒的“集体性误判”而显示其佛教观的简单化一面。与会学者还对张栻的其他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如舒大刚教授从“忠孝传家,世生贤达”、“仁以孝悌为本,孝以爱敬为实”与“政治以励俗为本,劝俗以孝悌为要”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张栻的孝悌观。刘原池先生就张栻所提出的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的修养工夫论的内涵及其意义作了深入地分析。施维礼助理教授以张栻《孟子说》中对《万章上二》的注释为例探讨了儒家如何透过对历史的诠释加以创造其文化的传统。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