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

ID:27635784

大小:66.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5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_第1页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_第2页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_第3页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_第4页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摘要]作为高校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寻求或接受资助的同时,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个人综合素质所限,部分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个人的长久发展。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依赖、攀比、自卑、嫉妒、敌对等特征,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贫困生自身、家庭教育、资助主体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将人文关怀融入贫困生资助全过程,着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消费环境建设,推进资助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贫困生资助的综

2、合效益。[关键词]贫困生;消费心理;心理障碍;调适[作者简介]胡继民,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宄员;薛深,徐州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法学硕士,江苏徐州221116[中图分类号]C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2-0131-04作为高校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寻求和接受资助的同时,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个人综合素质所限,部分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其〜-A的长久发展。科学分析贫困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推动贫困生资助的改革与创新,帮

3、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除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一、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有诸多表现,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俵虑。家庭收入低,但刚性消费并不能减少,如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因此和一般大学生相比,贫困生的消费压力相对较大。由于担心报到时相关费用的着落,担心会影响自己选课、考试甚至毕业,出现坐立不安,心祌不定,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严重者还伴有发抖、出汗、失眠等生理反应。(二)依赖。针对高校突出的贫困生问题,政府部门和高

4、等学校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扶贫济困”,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培育社会高素质人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种种优惠政策实施的背景之下,也派生出少数贫困生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认为接受资助是贫困生的权利。面对必要的消费需求,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学校、政府伸手,从不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贫困。(三)自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囊中羞涩,面对大学生中间出现的如生日宴请、集体旅游、交友娱乐等人情性消费,一些贫困生感到无力无助,因而情绪低落、心情苦闷,自信缺乏、自卑增强,过度否定自我,他们对集体活动、竞争性活动有畏惧

5、感,认为自己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上都比不上别人,对前途感到忧心忡忡,惶恐不安,甚至有时会有轻生之念。(四)攀比。有些贫困生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对自己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生活的艰辛感到羞愧,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家庭现实状况极力掩饰和回避。因此,在日常消费上,有明显的虚荣性攀比心理,有通过超常消费“包装”自己的心理冲动,往往出现与自己经济现实相距甚远、甚至是相反的消费举动,以求得心理平衡。(五)嫉妒。嫉妒是人最普遍和最令人不安的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体验过某种程度的嫉妒。表现在贫困生消费过程中,一些贫困生有较高的物质消费需求,却无力购买

6、,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方,物质丰富,自己却异常寒酸,就埋怨自己没有生在经济富足家庭,并对家境条件优越者产生一种羡慕、嫉恨、无奈的心理。(六)敌对。少数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消费受限,情感受挫,感到无望。此时,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又容易夸耀、展示自己的家庭财富,让贫困生感觉是对自己的嘲弄,因而对同学的“炫富”行为感觉愤怒和屈辱,并对他们产生怀疑、怨恨、抵制,甚至扩大到对周围的世界都充满敌意。在个人情绪上表现为烦躁易怒,有破坏性的思想冲动,易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实施过激行为,以发泄内心不快。、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一)贫

7、困生自身因素。家庭经济困难是贫困生外在表现的共性特征,而深层次的问题往往是贫困生在人群乃至整个社会上的弱势心理。经济上贫乏,社会阶层的低下,造成部分贫困生心理不健全,他们难以正视自己的处境,看到自己与他人贫富悬殊巨大,对社会持悲观、失望甚至否定的看法。也有部分贫困生对各种社会资助持麻木心理状态,在寻求心理平衡的方法上迷失了方向。当寻求别人的资助时,常感觉到自尊受挫。而接受了资助,经济条件改善时,又表现为不懂得珍惜别人无偿的经济援助,在生活上爱慕虚荣,得过且过,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把接受的资助款项主要用在休闲娱乐上,有“台上流泪台下

8、狂欢”的畸形心理。(二)贫困生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家长对学生提供的情感支持、物质支持、陪伴支持、人际支持等多种类型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养成的重要力量来源。许多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是源自家长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