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

ID:27691438

大小:2.7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2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_第1页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_第2页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_第3页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_第4页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0广州:1东进:延伸拓展,建构核心延伸东进轴至荔城、石滩一带,建设萝岗新城,提升荔城,构建东进双核心。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配套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石化、纺织、服装等产业。北优:生态优先,打造国际空港城坚持生态优先,切实保护流溪河水源及北部山林,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以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为前提,发挥枢纽机场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国际商务、会展、研发、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物流等临空产业,打造国际空港城。西联:促进广佛协调,加强城际联系

2、协调产业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集群。保护西江水源,共建区域生态绿地。理顺联系广佛的高快速路网及轨道交通。广佛交界地区功能协调广佛交界地区生态绿地规划示意广佛交通系统衔接示意中调:疏解密度,改善人居; 提升功能,优化环境;保护传统,凸显文化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积极推进危破旧房改造,抽疏建筑和人口密度。完善垃圾压缩站、变电站、中小学、公厕等社区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咨询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能力。适当外迁部分功能,退二进三,搬迁内

3、环路以内的工业;置换对外交通、仓储用地;引导建材、服装、布匹等市场外迁。积极推进河涌综合整治,梳理河网,再现“六脉皆通海”的老城区格局。保护性改造老城,保留古都文化韵味,老城内的建筑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适当发展创意产业、商业、文化等。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支撑城市功能,引导空间发展提升枢纽,加强联系:区域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机场:扩大机场吞吐能力,强化枢纽机场地位,加强与服务区域的交通联系。港口:以国际性大港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吞吐能力(尤其是集装箱),改善各港区的集疏运条件。铁路:巩固铁路枢纽地

4、位,扩大辐射范围,各站进行合理分工。公交优先,双快多层,无缝转换: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中的比例。提高机动化水平,改善交通可达性。加强“双快”交通系统。以人为本,完善慢行交通。改善步行环境,完善人行道系统。市域公共交通概念图行动时序建议重点提升,持续拓展:近期(-2010)提升:启动和稳步推进危破旧房、城中村改造;推进河涌综合整治。拓展:建设亚运村、南沙中心区;建成铁路新客站并启动开发周边地区;建设萝岗新城、荔城及周边地区。强化提升,集约发展:远期(2010

5、-2020)提升:继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基本完成危破旧房、城中村的改造;南部、东部、北部辅城区开始进入提升阶段。拓展:基本完成南部、东部的拓展,集约发展卫星城。全面提升,精明增长:远景(2020-)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市空间增长趋于平稳。主城区、辅城区、卫星城和小城镇均进入提升的阶段。非建设用地的涵义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国内非建设用地有关定义,非建设用地(non-builtland,简称NBL)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及乡村建设的用地它与建设用地一起构成了整个城市

6、的土地资源案例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涉及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工作。香港的郊野公园、特别地区与保护区划定;东京的城市控制区划定;北京限建区规划以及深圳的生态控制线规划等均可视为非建设用地规划,可以作为本次规划的重要参考。案例:香港郊野公园、特别地区与保护区“划出发展‘禁区’,保护一些拥有珍贵天然财产和甚具景观价值的地区”——《香港2030》。采取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等形式。案例:东京城市控制区管理城市提升区:1076.2km2,占东京总面积的61.7%城市控制区(相当于非建设用地):366.0km

7、2,占21.0%东京土地利用规划图案例:北京市限制区规划(2006-2020年)《北京市限建区规划(2006-2020年)》将北京市域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大类。其中,禁建区包括绝对禁建区和相对禁建区。绝对禁建区:0.3%;相对禁建区:43.4%;严格限建区:29.4%;一般限建区:23.6%;适宜建设区:3.2%。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为984.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50%,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相当于非建设用地范围。案例: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城市合理拓展;保

8、护自然景观和生态敏感地区;划定土地利用政策分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非建设用地空间构成基本要素:斑块+廊道;非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决定因素:自然条件+建设现状。以上案例的启示:规模逐渐减少,质量仍需提升 非建设用地现状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6-2004),2004年广州非建设用地为5888平方公里,比1996年减少418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52.3平方公里。1996年土地利用组成2004年土地利用组成广州非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变化1990年TM卫星影像2000年TM卫星影像2007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