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

ID:27740232

大小:8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1页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2页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3页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4页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15-16上期市统考高一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六大题150分,测试时间为150分钟0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陈树义目前的文学己经形成网络文学、纸媒文学(或称传统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三足鼎立的局而。然而无论是何种文学,都需要高品质的温暖,它如灯火照亮人们心中的幽暗那样给读者以希望

2、。不仅文学需要温暖,而且整个社会和吋代都需要温暖,人民更需要温暖。时至今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发挥无边的威力,商品交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惜交流而临着新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文学靠什么打动人心和臝得读者?靠离奇的故事情节?可能不如电子游戏来得刺激。靠传奇式人物?可能不如道听途说或网络浏览来得淋漓痛快。靠实验探索?读者己经见怪不惊。走笔至此,我突然想到了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屮国”人物评选,那些感动千千万万观众的普通民众就在我们身边,是他们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这虽然无关文学,但是否可以给文学更多的启示?

3、从作家群体自己来看,铁凝说:“优秀作品一定是直面内心的,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作品要有光和热,首先作家自己的心里要有光和热。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我们从铁凝儿百刀的文字中,就读到了这样一个厚重、温暖的文学的灵魂,触摸到了一颗温润、坚强而沧桑的心灵。巴金因为感受到文学的温暖,而永远让向己的生命与屮国文学事业结为了一体。巴金说,屮国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他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文学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因为人的A心是天生需要温暖、温情和柔软的,但是这些温情和柔软,生活并不会直接产生,文学的魅力就

4、在于此。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吋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和作品共同去经历一些人生大事,这样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厚实,更加饱满。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而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所以,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的,更是一种智S。古今中外,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祌的。文学中的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越时空,直抵心灵;

5、它是一种慰藉,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热起来;它是一种生命,能感染乃至唤醒另一个生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各项屮不属于“文学给人以温暖”的一项是(3分)A.“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B.优秀的作品能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C.巴金从屮国的新文学那里得到温暖,他又通过他的作品温暖別人。D.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时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纸媒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是目前文学的三种主要形式。B.在商品经

6、济社会,传统文学不如网络文学更容易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C.铁凝主张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而她的作品也证明了这一点。D.从作家群体来看,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凋温暖这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整个社会和时代都需要温暖,所以无论是何种文学,都需要给读者以®品质的温暖。B.在巾场经济体制下,文学不能仅靠离奇的故事情节、传奇式人物和实验探索来贏得读者。C.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文学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能给人温暖、温惜和柔软。D.古今屮外凡是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温暖

7、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火,独其为文犹可识,參□“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

8、而欲出者,□:“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