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

ID:27816133

大小:4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6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_第1页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_第2页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_第3页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_第4页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海师范大学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课程论文年级:12级历史学号:20121111518姓名:宋传浩指导老师:夏丽梅课程名称:中国社会史.---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摘 要: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

2、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以乡村社火为主进行的研究。以河湟地区社火词曲为例,系统且详细探讨了社火曲艺的特点,并从社火曲艺的多元性与独特性,历史传承性,品类繁多性,独特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入手,衍生出社火词曲诸如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等学术研究价值。强调社火曲艺的融合、发展和演变等特点,以寻求本土曲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变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之道。关键词:社火曲艺青海社火河湟地区表现形态文化功能社火又叫扮社火或闹社火,是中国西北地区人民的民间舞蹈活动形式,以歌舞为主,与武术、杂技、杂戏、焰火、等融

3、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群众性很强的“广场表演艺术”。关于社火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1]604这里显然把“社”与神话联系起来了。关于社火的兴起,其实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据《白虎通义·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2]上述这段话,其实也表达了我们的先民对土地、对自然的一种崇拜,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固有的以农牧为本的经济结构形态。在《风俗通义·祀典》中亦有相似的记载:“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

4、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3]以上对“社火”中的“社”作了一些简要的介绍,下面对“火”也做一下简短的叙述。在古代,除了“社祭”以外,还有“火祭”。火,即是传说中的火神,古代的先民们往往喜欢把社神和火神混为一谈,但火神崇拜起源已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4]在《淮南子》《古周礼说》和《说文》中,我们仍可以搜寻到火神的踪影。《礼记·月令·孟夏之月》中说:“其帝炎帝,其神祝融”[5]185,这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一样,认为祝融为最早的火神。关于火神的考据,至今学术界仍然没有定

5、论,有的学者还认为炎帝是最早的火神,或认为燧人氏为火神。当然,无论谁是火神,它只是古代先民形而上的一种崇拜观念,而我们由此可以印证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之早以及延续时段之久远。在《风俗通义》中曾把“社”与“火”紧密地结合起来:“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6]我们老祖宗们喜欢把自己与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拉得异常的近,这同时也验证了中国人的那句老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而由此与之相形农耕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社火表演也就流传开了。“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

6、很显然,社火就是一种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即表达美好愿望的方式,是一种人民情感的释放,因此社火常常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式的狂欢节”。一乡村社火的文化功能仪式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在其狂欢的背后,总是体现着一些功能,这些功能又在影响人们的行为。社火展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功能。社火与古代的“社”是联系在一起的。社火在组织系统及组织过程中,行使“社”的职能,使不同社群参与其中,实现了凝聚社区的社会文化功能,补足了国家行政职能。1祭祀功能表演村社组织民间信仰的乡村社火,“不仅是文艺,也是祭祀;它不

7、仅让人笑,也让神笑”。[8]据了解,在河湟地区,社火首次演出的场所是作为“民俗圣地”的神庙,神庙周边的社火都来祭祀自己的“方神”。在耍社火期间,当社火队经历一座庙宇时都要进去表演。在没有社火的村社,人们多通过筹钱方式,聘请其他村社的社火,在本社庙里进行演出。血缘宗族意识在乡村显得更为浓烈,如果社火要到某家去,首要的意图是实现祭祀祖先。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本能的恐惧,祈福禳灾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河湟地区的村落所有的祭祀仪式几乎都与村落一年的丰收和平安联系起来,而且在社火“.---出灯官”仪式上也常出现“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8、国泰民安”等字样。在公众性的民俗仪式中,通过表演来实现一种本能的愿望,这是潜藏在仪式背后的一种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每年村里有一部分“社火头”往往是因为家人有病,或者觉得一年来事业不顺利,才主动承担社火的组织者。在当地人看来,社火的参与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