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的基本功能1

ID:27924974

大小:8.35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8-12-05

细胞的基本功能1_第1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1_第2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1_第3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1_第4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的基本功能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1小结: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主动转运被动转运2被动转运主动转运ATP3二、物质的跨膜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大分子或物质团块单纯扩散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通道易化扩散)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出胞入胞4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大体有以下三类:①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条途径)③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例5失活(GDP)激活(GTP)效应1.受体

2、-G蛋白-AC途径2.受体-G蛋白-PLC途径6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7一、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生物电现象记录方法(一)膜电容Cm和膜电阻Rm和膜电导G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显著的电容特性,当膜上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就相当于在电容器上充电或放电而产生电位差,即跨膜电位或电位差电容就是两块导体(阴极和阳极)中间夹着一块绝缘体(介质)构成的电子元件+-8(二)电生理学的有关概念1、刺激(st

3、imulus):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反应(resp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刺激的三参数】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机体的反应,刺激要引起反应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刺激的三要素【种类】:刺激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是电刺激9刺激Stimulus引起组织兴奋的三要素:2、刺激持续时间3、强度-时间变化率1、刺激强度强度时间足够足够适当临床:高频治疗仪固定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11由于机体组织在发生反应之前都会产生动作电位的变化(1)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兴奋标志是动作电位的产生(2)兴奋性:组织细胞接

4、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细胞如神经,肌肉,腺体。3、兴奋和兴奋性:124、阈强度或阈值: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的情况下,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不同的组织细胞对同样刺激的反应不同两者呈反变关系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值小,兴奋性高;阈值大,兴奋性低。1兴奋性∝——阈值135、阈刺激(1)阈刺激(或最适刺激):引起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细胞产生兴奋(2)阈上刺激: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细胞产生兴奋(3)阈下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细胞产生局部反应14

5、(二)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1、细胞外记录法:将生理电测量仪器的两个探测电极放置在体表或组织表面以测量膜外两点之间兴奋前及兴奋时的电位变化过程。双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152、细胞内记录法:将生理电测量仪器的两个探测电极一个放置在体表或组织表面一个放在膜内以测量膜内外两点之间兴奋前及兴奋时的电位变化过程。16枪乌贼神经纤维(细胞内记录法)17生物电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四、局部电位18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的记录和数值1、概念2、测定方法3、特点4、生理学术语(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

6、产生条件(膜学说:离子分布不均匀,通透性)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Ek)3、Ek≈RP的实验依据4、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191.概念:细胞在静息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即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一)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2、静息电位特点:①膜内电位比膜外低:习惯上规定膜外电位为0(电极接地),以膜内电位数值表示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电位一般为负值②为稳定的直流电位(自律细胞除外)20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

7、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2122极化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动作电位阈电位静息电位23膜学说基本要点(1)静息时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2)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二)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产生机制24(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Na+]i:[Na+]o≈1∶10,[K+]i:[K+]o≈30∶1[Cl-]i:[Cl-]o≈1∶14,[A-]i:[A-]o≈4∶1(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25电

8、化学驱动力通透性(电导G)26(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通透性:K+>Cl->Na+>A-27[K+]i>[K+]o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