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

ID:28047281

大小:11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1页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2页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3页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4页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电离层、扩散层。水圈: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生物圈: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2.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重力异常:由于地面起伏甚大,加上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的差异等原因,实测的重力值常与理论值不符的现象。把地球当做一个圆滑的均质体,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出的重力值成为理论值,它只与地理纬度有关。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数据与

2、正常值显著不一样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若干个地磁测站,测量该处的地磁要素数据,然后推算出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磁场数据,作为地磁场的正常值。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地面以下按温度状况分为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增温层。地温梯度表现在增温层。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依据:地震波莫霍面:33km处的界面。古登堡面:2891km处的界面。康拉德面: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面。地壳:莫霍面以上是由阀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为岩石圈。均衡原理

3、: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补偿基面:在地幔内部(很可能在软流圈内)的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个水平面。地壳硅铝层(花岗岩层)硅镁层(玄武岩层)岩石圈康拉徳面构造圈莫霍面地幔上地幔盖层阀态20-80Km岩石圈(橄榄岩)低速层塑性为主80-220Km软流圈(橄揽岩、榴辉岩)220-400Km均匀层固态,波速较均匀(辉石、橄榄石)屮间圈400-670Km过渡层阀态,波速梯度大(成分为超基性)下地幔670-2891Km阎态,下部波速梯度大古登堡面地核外核液态内圈过渡层液态,波速梯度小内核固态4.岩石圈:陆地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洋底地形(大陆边缘、洋盆、洋

4、脊)山地:海拔高程大于500m、切割深度大于200m的正地形。高原:海拔600m以上,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区。盆地:四周被山地或较高的高地包围、中间较低II起伏不大的地区。丘陵:海拔低于500m具有一定起伏(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的地区。平原:海拔低于500m的广阔而平坦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和连接的过渡地带。大陆架(陆棚):围绕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大陆坡:大陆架以外坡度明显变陡的斜坡地带。大陆基(大陆裙):介于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坡地带。海沟:大陆盆地边缘深度超过6000m的带状凹地。岛弧:太平洋丙北侧的海沟多呈弧形,沿其凸出的一侧排列着大小岛屿。洋盆:指位于

5、海沟与洋脊之间辽阔而平坦的洼地。洋底丘陵:洋底分布有高几十至几百米的火山丘组成的丘陵地形。洋底平原:洋底较为平坦的地区。海山:洋底上相对高度超过500m的孤立高地。海峰:和对高度超过1000m的高地。洋脊:贯穿于洋盆中央或一侧、延伸几万公里的洋底山脉。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地壳元素丰度)基本化学成分:0、Si、Al、Fe、Ca、Na、k、.Mg。地壳中Al、Na、K丰度高;上地幔和地球总成分中Fe、Mg高。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地

6、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岩浆岩:由岩石圈中、下部以及软流圈中的熔融岩浆上升到浅处或涌出地面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橄榄石、云母)。侵入岩: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闪长石、辉长岩、橄榄岩)。喷出岩或火山岩:涌出地面冷凝形成(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后被埋藏在一定深度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变质岩:由岩石圈内先存的岩石,受地质环境(包拈温度、压力、高温气液)变化而使原岩的结构与成分被改造而重新形成的岩石。按其成因分成:接触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动力

7、变质岩、区域变质岩。2.岩石圈板块边界的类型:分离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俯冲边界、碰撞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3.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地质营力: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类型: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在地壳表层,由地球外能及部分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