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

ID:28182824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_第1页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_第2页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_第3页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概况一、造船业:唐宋一一造船规模造船技术二、航海技术:唐代一一天文定位术地文导航术季风知识宋代一一指南针海洋知识(天气预测季风知识航海指南)三、综述一、造船业1.唐代唐朝有很多造船基地。如宣(今安徽宣城)、润(今江苏镇江)、常(今江苏常州)、苏(今江苏苏州)、湖(今浙江湖州)、杭(今浙江杭州)、越(今浙江绍兴)、台(今浙江临海)、婺(今浙江金华)、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南昌)、扬(今江苏扬州)等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东方沿海的登州(今山东烟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厂,能造各种大小船只

2、、海船、战舰等。不但造船数量tl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艺水平tl益先进。”李肇则在《唐国史补》中指山,大历、贞元年间,有一种称为“俞大娘”的航船最大,能载重万石,“操驾之工数百”。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说:“唐时中国有一种‘苍舶’,长达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经过前代长期不断的积累,唐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称得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大量采用钉榫结合技术是唐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的突出表现。1960年和1973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和江苏省如皋县的遗址中,发现了使用钉榫结合技术的唐代木船。其中施桥唐代木船整个船身是以榫头和铁钉并川联结

3、的,船内隔舱板及舱板枕木均与左右船舷榫接,船舷则巾四根大木料以铁钉成排钉合而成。如皋唐船的船底部用整木榫接而成,两舷和船隔舱板以及船舱盖板均用铁钉钉成。两船的木板间都以桐油、石灰填缝。牢固的结合技术使唐船具有较强的抗风浪冲击和抗沉能力。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的造船业,连接船板还仍使用原始的皮条绳索绑扎的办法。”一一景兆玺、高红梅《论科学技术对唐代中阿海路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是这些先进的造船技术,使得船的坚固性和抗沉力增强了,就有可能多没船桅、船帆,更适合远洋航行,从而促进了唐代造船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唐代已能建造巨大的远洋海船•

4、•••••2.宋代到了宋代,造船业更是进步。一如唐代,宋代很多地方也没立了造船场、造船坊,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大海船屮也有很多民船。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吋,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

5、板分别采川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尤其水密隔舱法,这种分成多舱的船型优点突出:一方而,如果船因搁浅或碰撞使某舱受损进水,不致波及到邻舱,保证船只安全;另一方面,船只的船底、船舷、中板由众多舱壁支撑,使全船具有整体刚性,大大加强了船舶的横向强度和抗风浪、抗沉能力。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正rti于中国海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所以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屮国大海舶。这就与唐朝时,屮外商人僧侣多

6、乘外国“蕃舶”有很大的不同。这说明着宋代我国造船业的发展.二、航海技术1.唐代⑴星宿定位术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差來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是唐代中国天文定位术发展的集屮体现。开元年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曾率人对唐朝疆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已具有航海的实用性。⑵地文导航术地文导航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辨识航线沿途所经的地理坐标物。数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唐代中国航海家己能通过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测量陆标。李淳风等人所注释的《海岛算经》体现了这一成就,表明唐代屮国的海岸测量

7、术和地文导航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数据。⑶季风知识至唐代,中国人利用季风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唐代僧人义净赴印求法,就是充分利用季风航海的实证。义净在咸亨二年(671年)初秋便到广州,但因为东北信风还没有來临而未能立刻成行,只好等到农历十一月,利用东北季风起航。返航时,则选在夏秋,利用西南季风东归。这说明,至少在唐代,中国人已初步建立起了与信风相关的航海定量概念,不仅掌握了季风来临的规律,而且能准确推算出东北季风来临的吋间,能及吋远航。2.宋代“到了宋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当时的社会重大需求、科技的全而

8、发展以及历代航海技术的广泛积累等诸因素的强力刺激与推动下,产生了一个由fi变到质变的飞跃,以先进的磁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娴熟的季风航海技术与远洋船艺技术为科技背景,中国A代航海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转折用英人李约瑟的话来表述,就是中国人比西方颂先二至三个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