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

ID:28215267

大小:74.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_第1页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_第2页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_第3页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中的药学实践董玲(广丙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丙南宁530000)【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在儿科参与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儿科中的药学实践,分析临床药师在儿科感染病例治疗中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需结合儿科患者的牛.理、病理特点,对重点监护患儿跟踪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使患儿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关键词】临床药师儿科感染病例药学实践【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39-02儿童作为特殊

2、的用药群体,其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未发育完全,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与成人不同,对临床疗效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其安全用药一直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1]。笔者作为儿科的临床药师,自2011年始参与儿科的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调整、实施与药学监护。现从实践的角度,对临床药师参与儿科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1药物治疗需结合儿科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用药动学/药效学(PK/PD>知识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小儿是特殊群体,处在生长发育期,个体差异较大,按一般给药方案有时达不到治疗浓度和治疗效

3、果,个体化给药对儿童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岁11个月的男性患儿,Wtl4.5kg,因“咳嗽20余天”入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哌拉丙林钠他唑巴坦钠1.125gq8h初始经验治疗。第3d幵始患儿出现发热、咳嗽伴气喘,体温波动在36.6-39.3°C,第4d医师改换进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0mg?kg-l?d-l)1.5gql2h抗感染。第8d患儿热峰下降,Tmax37.3°C,仍有阵发性连声咳嗽,伴气喘及痰响,肺部闻及喘鸣音,医师予加用阿奇霉素静滴0.16gqd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第lOd患儿仍有反复发热,Tmax38.2°C,伴咳

4、嗽。请临床药师会诊。药师考虑患儿在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ffi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热峰下降,但发热、呼吸道症状仍未改善,该治疗方案是冇效的,但效果不理想,根据药物的PK/PD理论[2],头孢哌酮等β内酰胺类属于吋间依赖性抗菌药,体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吋间即T>MIC是重要的PK/PD参数,与临床疗效有关,该类药物半衰期短,每日多次给药保证T>MIC达到给药间期的60〜70%时,则预期可获最佳细菌学疗效。建议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ffi钠的给药次数,调整为1.2gq8h给药,并嘱医师使用阿奇霉素达3tl疗程即可停药。医师采纳

5、建议。第13d患儿体温正常,临床治愈出院。2发挥临床药师专业特长,正确分析判断病原学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避免实验室的误差干扰临床治疗作为临床药师,需了解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病原学检测结果常作为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的依据,因此正确的分析判断其临床意义格外重要。例如,一位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3日后临床症状好转,血常规WBC、C-反应蛋內(CRP)下降明显,此时痰细菌培养冋报: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敏感。医师咨询药师是杏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临床药师参考2010年中国CHINET细

6、菌耐药性监测[3】数据:213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考虑该病例检查结果应为实验室误差,建议维持原方案治疗。该患儿继续治疗3H后治愈出院。3在用药方案实施过程中开展药学监护,尤其须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医师沟通讨论,共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吋其本身也存在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在儿童病例中更易发生。例如,11个月的男性患儿,因发热、流涕2天于2012年10月7日入院,诊断:急性咽炎、淋巴结炎、脓毒症。当日患儿在外院已予静滴美洛西林、热毒宁。第2d患儿颜面、耳后、颈部、躯干及上肢出现红色形状不规则皮疹,复

7、查血常规WBC、CRP高,临床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第3d患儿血清ASO阳性提示链球菌感染,医师给予加用青霉素钠加强治疗。第5d患儿体温仍波动在36.4-39.8°C间,有寒颤,原皮疹基本消退,复查血常规HSCRP高,心超暂排除川崎病。请药师会诊。临床药师考虑该治疗方案已达48小时,临床效果不佳,建议停青霉素钠改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的夫西地酸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tt钠加强抗感染治疗。医师采纳建议。第6d患儿仍旮发热,体温波动在36.9°C-39.5'C间,四肢出现红色形状不规则皮疹,再次请会诊。药师查看患儿皮疹的表现与前

8、次相似,但出现的时间与使用夫西地酸钠的时间顺序合理,且该药品说明书亦有皮疹的不良反应,考虑可疑为药物不良反应。医师认为患儿改用夫西地酸钠后发热间隔延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