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

ID:28222249

大小:7.48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2-08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_第1页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_第2页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_第3页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_第4页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α 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1a,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摘要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约占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倾向于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原因可能与口腔组织血管、淋巴管、肌肉丰富,靠近神经纤维等因素有关,但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太清楚。OSCC的发生发展是多步骤、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与OSCC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多种生物学指标受到关注。实际上,单靠传统的临床及病理因素难以准确判断OS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而且对于同一部位、同一临床分期的不同患者预后不尽相同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因此,找到能够

2、准确反映OSCC生物学行为的预后特征指标十分重要。研究目的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研究HIF—let、VEGF、p53、p21WAFl、MDM2、Ki·67等基因的表达及与OSCOI临床生物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一2008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收治的55例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组:根据OSCC发病部位分为唇癌(8例)、舌前癌(15例)、舌根癌(11例)、颊癌(10例)、牙龈癌(1l例)5组:根据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l配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31例(唇癌组无转病例);

3、对所选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5-98个月,其中失访6例,有效临床观察病例49例。在预后评价方面,本实验定义有术后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预后差。病例资料分析方法:对发病部位、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术后局部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变量分析,同时分别计算术后1.5年的复发转移率。2.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HIF.】0t、VEGF、p53、p21WAFI、MDM2、第二军医大学硕士论文Ki一67在OSCC中的蛋白表达,病理

4、读片,定性分析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采用二级计分法,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的数目进行计分并取平均值(Meanscore,MS)定量化处理,分析不同部位OSCC,不同分化程度、术前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预后等情况各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统计方法:根据资料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分别采用完全随机秩和检验(KruskaiWallisTest)、Mann.Whitney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3.对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定性、定量数据资料进行指标聚类分析(Variablesclusteringanalysis),同时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法

5、进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筛选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分析筛选出来的HIF一1俚、VEGF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OSCC分化、转移、预后等生物学行为指标的关系,研究多基因表达在OSCC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9例有效OSCC病例中,高分化27例,中低分化22例;OSCC总体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率为38.6%,各部位复发转移率:舌根部最高为54.5%,牙龈部45.5%,颊癌37.5%,舌前部35.7%,唇癌为0.0%;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术前有淋巴结转移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56.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1%)(尸

6、),中低分化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54.5%,高于高分化组(25.9%)(尸<0.05);中低分化合并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83.3%,成倍高于其他各组复发转移率(尸

7、,Ki一67为83.6%。2.2HIF一1仅的表达在不同发病部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尸<0.05);HIF.1a在牙龈癌中的表达水平是其他部位OSCC表达水平的2-9倍。2.3VEGF在舌癌和牙龈癌中的表达较高,其表达水平可能与OSC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预后差组VEGF的表达高于预后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VEGF在牙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中低分化正相关。3.HIF.1a、VEGF等基因协同作用与OSCC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分析结果经指标聚口腔鳞癌生物学特点与HIF-Ia、VEGF等基因表达的关系类分析发现HIF.1a、VE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