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

ID:28277084

大小:4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8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_第1页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_第2页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_第3页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_第4页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缓刑………………………………………………………………1二、缓刑适用条件……………………………………………………2(一)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2(二)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3三、缓刑的考验期限…………………………………………………4(一)缓刑考验期的概念……………………………………………4(二)缓刑考验期的种类……………………………………………4(三)缓刑考验期的计算……………………………………………4(四)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5四、缓

2、刑执行之论证…………………………………………………7(一)缓刑与累犯的制度……………………………………………7(二)缓刑在刑法典中的位置………………………………………9(三)缓刑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位置…………………………………10五、缓刑的法律后果…………………………………………………12(一)一般缓刑的三种法律后果……………………………………12参考文献………………………………………………………………14-..对我国缓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内容摘要】本篇主要论述我国一项特殊的刑罚制度—缓刑,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缓刑,对于教

3、育和改造犯罪分子,维护 社会 稳定,保障人权有着积极意义。缓刑是一种较轻强度的刑罚执行方法,因此适用的对象也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的普通刑事犯罪分子,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缓刑适用的范围。判处刑罚时对是否适用缓刑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即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本篇对“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不宜作为法定条件作主要论述,然而,由于缓刑制度规定也缺乏严谨性,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该适用却未适用,不该适用却适用了,使缓刑制度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加以完善。【关键词】缓刑概念 缓刑适用条件 缓刑考验期 执

4、行论证 法律后果 一、缓刑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是刑罚暂缓执行制度,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此为我国刑法中的一般缓刑制度。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是刑罚裁量制度胡基本内容之一.宣告缓刑必须以判处刑罚为先决条件。缓刑不能脱离原判刑罚胡基础而独立存在.若犯罪人未被判

5、处拘役、有期徒刑,就不能宣告缓刑。缓刑的基本特征为: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执行所判刑罚的可能性。-..二、缓刑适用条件(一)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

6、害性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为其罪行较严重,社会危害性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罪行相对更轻的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管制刑的特点即对犯罪人不予以关押,仅限制其一定自由,故无适用缓刑之必要。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即有些犯罪分子虽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至再危害社会,就不能宣告缓刑。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

7、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适用缓刑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1)初次犯罪;(2)积极退脏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具备监护、帮教条件。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明确规定的适用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缓刑制度的积极作用。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避免应当适用缓刑而不适用,以及不应当适用缓刑而适用缓刑两种错误的倾向。(二)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449条的规定,适用战时缓刑应当遵守以下条件:1、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

8、时。故在和平时期或非战时条件下,不能适用此种特殊缓刑。所谓战时,依据刑法典第451条的规定,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