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

ID:28395115

大小:63.4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改革探究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中,如何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学分制改革的要求,是学分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模块结构,设置灵活、相互联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课程以及教学实施等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88-03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改革传统的学习形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管理,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突显,要求学生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更

2、加注重个性特长的培养,注重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允许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学业。如果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自身或企业需要提前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而学分制可以允许学生休学或边工作边学习,只要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毕业。课程学分的获取是学生毕业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学分制改革的要求,是学分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块的设置和内容的综合化需要学校整体设计和规划,由于学分制突出的特点是弹性学制,其目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全面发展。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各专业课程模块化和综

3、合化的设置要在对学生全面了解基础上,进行市场调研,研究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地论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基础及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能力类课程”为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形成为线索,进行相互渗透、排列组合,改变专业面过窄、课程之间相互封闭,内容重叠等现象,使知识横向合理联系,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其中,基础素质类课程占20%左右,专业基础及专业类课程占70%左右,拓展类课程占10%左右。把实践

4、技能课程融入到该体系中,体现专业基础课程“必需够用”的原则。模块化综合化后的课程体系可以通过分解、组合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的构成,以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不断变化需要。如图1所示。“基础及素质类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校级平台课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公共基础性与工具性、实用性与先进性、专业关联性与适应性。'‘专业基础类课”是培养学生未来岗位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同时支撑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奠定专业基础。由专业群平台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类课程组成。其中专业群平台课程是按专业群形成的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设置应该紧紧

5、围绕学生行业及岗位群通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各专业应设置3〜5门专业核心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与职业资格考证融通,使学生具备针对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拓展类课程”为适应现代高等职业要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健康个性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满足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课程设置是以知识面、个性发展及岗位群其他相关技能要求为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类课程”是在课程内容基本完成之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把素质融入到工作中,完成一

6、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课程建设•1高职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改革的研究二、设置灵活、相互联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课程根据专业的职业属性进行调研工作,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群分析满足岗位上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对应实现目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分解培养目的到各个体系模块中,确定每一个体系模块中对应的独立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所形成的一种标准化、程式化的课程系列;在课程名称确定后,组合知识单元形成每门课程的教学内

7、容。这样的模块打破了学科课程过分系统化的倾向,内容相对独立,能像模块一样分解组合,应变能力强。同时,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综合地分析整个课程体系中学生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缺失,要注意专业中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各个内容的区别和界限,从而导致各个课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这里的综合和系统化,不仅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而且还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以及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在模块化和综合化的课程构建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