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ID:28399993

大小:68.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_第1页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_第2页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_第3页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_第4页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麻疹、水痘的中医药预防治疗【关键词】传染病;麻疹、水痘;中医药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I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02-01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

2、果,现逐一介绍如下: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H,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T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TC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魏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

3、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o1.1预防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1.2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1]出疹前

4、期[治法]:解表,透疹,化痰荆芥8连翘9薄荷6桔梗9鱼腥草9前胡6蝉蜕6黄苓8白芍10葛根6浮萍8甘草4[2]出疹期[治法]:清热解毒,透疹,退热金银花12白芍10升麻6葛根12浮萍9蝉蜕6青天葵12柴胡8紫草10板蓝根9丹皮10生地12[3]恢复期[治法]:养阴生津,健脾胃天花粉10生地10麦冬10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

5、,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2.1水痘预防2.1.1隔离患者,患儿疱疹全部结痂并脱落,即可解除隔离,儿童机构发现水痘患儿后,21天内不接收水痘易感儿童。2.1.2患者病室可用紫外线每天照射2次,每次2

6、0分钟,同时注意通风换气。托幼机构亦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开窗通风换气。2.1.3对接触者应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症状。2.1.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2.2水痘治疗患了水痘西医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此外,该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因此,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中

7、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2.2.1风热夹湿证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2.2.2湿热炽盛证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

8、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选择西药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痒等。其余在护理、饮食、消毒、隔离等方面中西医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