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

ID:28409282

大小:54.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走出四个误区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不少经验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耍走出四个误区。第一,走出“表面化”误区。一些学校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满足于表面化做法,认为德育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就大功告成,开次班会、搞场活动便算了事;一些学校教育内容抽象而空洞,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很少顾及学生感受,以概念灌输、理论说教、强记背诵的方式,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枯燥乏味,学生对其“敬而远之冬一些学校

2、仅仅去做一些营造氛围的“应景式”工作,表面看来似乎既有内容又有形式,而实质上却是热热闹闹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是一种少作为乃至不作为,培育和践行工作得不到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走出“表面化”误区,关键是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特殊背景、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实践途径,进一步增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指导和统揽学校的办学方向、育人理念、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致力于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走出“表面化”误区,还需做好结合

3、工作,避免“两张皮”现象。要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以及青少年成长的时代特点,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善于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握趣味性、具体性和体验性,从细微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第二,走出“知识化”误区。在倡导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些学校把价值系统的道德知识当作知识系统的学科知识来灌输,甚至认为教会学生背诵就算完成了任务,忽视了两者之间具有截然不同的属性,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知识化”误区。对于学科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记忆乃至灌

4、输的方式获得;但是对于道德知识的接受,则需要从知识的基本认知开始,逐步迈向观念认同,再积淀成为口觉践行的意志,主要是通过熏陶、浸染、理解、领悟、体验等主观化的方式获得。比如教学生一个数学公式,三五遍可能就记住了,但是教育学生要讲诚信,说上千百遍,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走出“知识化”误区,首先要摆脱道德说教和应试思维,避免单纯采用背诵、默写等评价方式,重点推进核心价值观冇机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中,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并使Z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学牛的价值观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其次要坚持知、信、

5、行的统一,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在生活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与实践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努力将价值观知识内化为道德观念,进而在观念的引导下形成坚守和践行价值观的道德意志,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最终口觉践行的转化。第三,走出“同一化”误区。价值观内化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主体性和差异性的过程,而一些学校无视校情、教情、学情的差异性和教育对象、内容、要求的阶段性、层次性、特殊性,按同一标准、用统一模式搞“一刀切”式的培育,陷入“同一化”误区,忽视了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不同、学习成长环境各异、认识接受能力有

6、别的现实,未能满足学生个体心理和道德的成长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走出“同一化”误区,促进价值观内化,需要尽力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一是区分学段。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学生个体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细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点、人生经验及成长规律,对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对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创新,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育。二是立足??际。根据所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校史校情等因素,从校本落实上加以保障。学校应结合本校工作传统和现实需求

7、,借鉴他人优秀经验,努力在继承、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续、有效推进,力求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出成效。第四,走出“割裂化”误区。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些学校把它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割裂开来,另起炉灶,各搞一套;有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只安排政教部门负责,班主任实施,其他部门和老师不必参与,未能做到全员育人;一些学校自我封闭搞价值观教育,没有发挥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走出“割裂化”误区,一是做好“传承对接”。系统总结、全面梳理、合理吸取学校在传统文化、公民意识、

8、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在继承与创新兼顾、坚守与转变相融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机制。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引导教师分析学科教材中潜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探究学科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此外,在建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过程屮,着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三是寻求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发挥宣传、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