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

ID:28483413

大小:59.8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0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_第1页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_第2页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_第3页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_第4页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摘要]在La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众多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文献铺垫,显示出公司治理领域对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及终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关注。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可视为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而其他方面则为企业微观方面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微观视角,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方面对终极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进行综述。文献显示,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隐性终极控制权进行研究,进而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真正揭示我国

2、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关键词]股权结构;最终控制权;终极控制人;经济后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060—05一、引言在La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复杂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受到了财务学界、投资者和监管当局的重视。LaPorta等通过追溯企业的层层所有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的经济后果[摘要]在La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众多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文献铺垫,显示出公司治理领域对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及终

3、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关注。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可视为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而其他方面则为企业微观方面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微观视角,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方面对终极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进行综述。文献显示,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隐性终极控制权进行研究,进而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真正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关键词]股权结构;最终控制权;终极控制人;经济后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4、号]1006-5024(2014)03—0060—05一、引言在La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复杂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受到了财务学界、投资者和监管当局的重视。LaPorta等通过追溯企业的层层所有权来挖掘谁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并由此提出了“最终产权所有者”的概念,进而形成了终极产权论。最终产权所有者是指企业的终极股东,又叫最终控制人、终极控制人。最终产权所有者通过金字塔持股(pyramidstructures)、交叉持股(crosshold_ing)、二元股份(dualshares)等复杂所有权结构实施控制,而最终产权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称为现

5、金流量权或现金流权。由于终极控制权的配置受制于一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和历史延续性,所以,世界各国(地区)的终极控制权配置具有各自的特点。目前,无论是针对成熟资本市场,还是针对新兴资本市场,关于终极控制权配置经济后果的研究均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终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述评。二、世界各国(地区)的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由于终极控制权的配置受制于一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和历史延续性,所以,世界各国(地区)的终极控制权配置具有各自的特点。LaPorta等(1999)对2

6、7个发迗国家和地区企业所有权进行了层层追溯,发现除英、美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存在终极控制人,且最终控制权主要集中在家族或政府手中。Lang&Young(2005)、Gadhoum&Hentati(2006)分别发现,美国的大部分公司和加拿大、欧洲、东亚国家或地区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的企业都存在终极控制者。基于终极控制人身份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家族的比例大多为50%以上(Gadhoum&Hentati,2006),英国、爱尔兰主要为公众持有的上市公司(Faccio&Lang,2002)。东亚国家或地

7、区过半数的公司其所有权结构为家族控制(Claessens,2000)。中国台湾地区上市公司亦存在明显的家族控制形态(翁淑育,2000;沈中华,2002)。在发:中国家,国家是最重要的终极控制者(Chernykh,2005)对于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企业股权和控制权的安排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问题。刘勺佳、孙霈和刘乃全(2003)首次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企业股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84%的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地被政府最终控制。赖建清、吴世农(2005)的研究支持了他们的观点。不过,叶勇、胡培、黄登仕(2005)发现上市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