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

ID:28497938

大小:259.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_第1页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_第2页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_第3页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_第4页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 治学与为人之兼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徐梵澄文集》:“梵典与华章”之体现治学与为人之兼容文章作者:子椰整理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科研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发布会暨《徐梵澄文集》出版座谈会”于2006年9月12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主办。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史哲学部主任江蓝生,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徐梵澄文集》主编孙波,《徐梵澄文集》策划倪为国,中国语言文化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中

2、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杨煦生教授等,围绕徐梵澄先生的学术经历、重要学术成就、治学与为人的优秀品格以及《徐梵澄文集》的出版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徐梵澄文集》共16卷,包括著作4卷、译作12卷,约650万字。文集收录的作品包括:徐梵澄早年翻译的尼采作品《朝霞》、《快乐的知识》、《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翻译并重新修订过的《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古印度文明中的经典;阐发中国哲学的《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著述;《小学菁华》、《孔学古微》、《肇论》、《周子通书》、《唯识菁华》、《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英文著作;翻译的印度圣哲室

3、利阿罗频多的著作,如《神圣人生论》、《瑜伽的基础》、《瑜伽论》4部、《瑜伽论札集》等。该文集由上海三联书店和华东师范大学于2006年2月联合出版。江蓝生充分肯定了《徐梵澄文集》的出版意义。她指出,在“中印友好年”里,《徐梵澄文集》的出版问世,让大家知道当代中国有着这样一位学贯中、西、印三大文化圈,亲身结系中印两大文明古国思想纽带的老一辈学者,无论是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还是对于中印两国学术界,都是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和好事。《徐梵澄文集》是献给“中印友好年”的一份厚礼,是中印两国人民悠久友谊的一个象征。江蓝生追忆了徐梵澄在中国社科院

4、度过的学术生涯。她说,先生生前担任社科院研究员21年,在这里走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段里程。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总结阐发毕生的学思体系,继续迻译介绍印度著名典籍,积极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推出或再版了包括《五十奥义书》、《神圣人生论》、《瑜伽论》、《异学杂著》、《老子臆解》、《陆王学述》、《周天集》、《薄伽梵歌》、《薄伽梵歌论》、《唯识精华》、《肇论英译》、《安慧〈三十唯识〉疏释》、《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论著译著在内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其中《五十奥义书》获得社科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其它不少成果连同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和文

5、化贡献,也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这21年,可以说使徐梵澄先生拥有了学术生涯中一个辉煌的晚年,使中国学术界拥有了认识一位思想文化大家的难得机遇,也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宗教研究所由于他的成就而拥有了一份荣光。因此我们要说,如同他当年背负着鲁迅的精神遗产和郭沫若、郑振铎先生的嘱托远赴天竺一样,徐梵澄先生在1978年的束装回国,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关键性的转折。这绝不仅是一个“落叶归根”的行动,更是一个清醒睿智的选择。夤缘际会,恰逢其时。他遇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遇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新风尚,遇到了吸取人类

6、一切智慧结晶用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遇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高潮。一句话,徐梵澄先生晚年的成就,是他个人的学术研究达到了峰巅的标志,同时证明了时代环境对于一个人文知识分子价值体现的重要意义。徐梵澄先生在鲁迅逝世30周年的怀念文章中曾写道,鲁迅“多次预言过‘一伟大时代是要到来的’”,“后下伟大的时代果然到来,却以身殁而不及见”;而徐梵澄先生有幸跨进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且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他可以用亲身经历告慰于自己敬爱的导师。江蓝生缅怀了徐梵澄的治学与为人之道,并倡导研究人员尤其青年研究人员以先生为榜样。

7、她认为,如果说这16卷文集是徐梵澄先生给我们留下的有形的精神财富,那么,他还以自己的学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无形遗产。徐梵澄先生知识渊博,学养深厚,研究活动中,对多个学科都有涉猎,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多领域的。但他从不张扬,从不炫耀,始终虚怀若谷,对于自己过去的作品总抱着审视、批判的眼光,绝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视名利地位如浮云,甘于淡泊,甘于寂寞,不以出现于公众视野为务,不以听不到掌声喝彩为意,只是竟日为学不辍,笔耕不止,直至生命的终点;对年轻学人,他谆谆教诲,殷殷期待,要求他们“养成一种敦庞笃厚之风”,具备“豁达光明气象”。徐

8、梵澄先生为人是一位忠厚长者,为学是一位纯粹意蕴上的学者。他用自己“静心安坐冷板凳”的实践,为我们做出了如何治学的榜样。在当前浮躁之风甚烈的学术界,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科研人员来讲,徐梵澄先生的榜样不但说明从事基础研究是大有可为的,是可以蔚成大家的,而且说明治学与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