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

ID:2867414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2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_第1页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_第2页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_第3页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执教人邓丽春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14年12月3日教材分析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理解和掌握法则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

2、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1、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2、法则的正确运用。教法分析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法则的过程,因此,在法则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法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对于推导出的法则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

3、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法指导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4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再现:1、什么叫乘

4、方?2、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3、填空:10×10×10=()a·a·a·a·a=()a·a······a=a()n个4、说出an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并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法形式:108=(-2)4=二、情景导入:.问题:一种计算机每秒可进行3.84×1012次运算,它工作1h(3.6×103s)共进行了多少次运算?3.84×1012×3.6×103=3.84×3.6×1012×103(乘法的律和律)=?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求出:1012×103=?即怎样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学们现在做这题可能会感到困难,相信大家学过下面的内容后就可以解决。三、探究新知(做一做)(1)23×22(2

5、)103×104(3)a5×a4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回顾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抽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探索,在此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理由。教学步骤让学生回顾旧知识起到知识展现的过程;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提问: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吗?3、探索:am·an=?猜想:am·an=am+n(当m、n都是正整数)验证:(抽学生回答)归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学生学会猜想、验证,并找出规律,归纳出同底数幂

6、相乘的法则这一结论;并理解这一法则。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4理解法则(提醒学生对a,n表示的范围要注意)4、议一议:m,n,p是正整数,你会计算am·an·ap吗?四、师友合作,课堂展示1、计算:(1)106×105×10=(2)(-x)2·x3=(3)a·a3·a5=(4)(-3)2·(-3)7=(5)(a-b)4·(a-b)=2、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x3·x5=x15()(2)b+b2=b3()(3)2x3+x3=x6()(4)(-a-b)4=(a-b)4()3.提高练习:(1)(x+y)(x-y)2·(y-x)3(-x-y)4(2)(

7、-x)4+·x(-x)3+2x(-x)4--(-x)·x4(3)已知xm+n.xm-n5=x9求m的值(4)已知am=3,an+m=9,求an的值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法则;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基础上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从(3)小题中可以拓展到三个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又在学生急于体验成功的情绪下,通过提高题激发兴趣,同时在纠错过程中更深刻领会法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