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

ID:28763336

大小:10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4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_第1页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_第2页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_第3页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_第4页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拿来主义四会中学黎小燕一、概述《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9课课文,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习本文论

2、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掌握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速度,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字词有独立解决的能力,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但对鲁迅的文章需要认真朗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有进一步的体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参与对话的一共有三方。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根据

4、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及人教版教参的要求,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引导学尘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章意味,并能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相关经验,获得有益的感悟。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打√)(1)Web教室(2)局域网(3)普

5、通教室√8(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7)课件(Powerpoint)√(8)平台√(9)专题学习网站(10)多媒体资源库√(11)案例库(12)题库(13)网络课程学生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Powerpoint)(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 六、教学过程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导入2.课件演示(出示图片一)解说:这便是紫禁城,他高贵、威严,是权力的象征,这里曾经莺歌燕舞、曾经繁华风流……而如今感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悲凉和沧桑了……清朝统治者们就把

6、自己关在这里,与世隔绝,也就孤陋寡闻,古老的中国在闭关自守中,终于陷入了落后、愚昧。(出示图片二)解说:然而,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的枪和炮就瞄准了那夕阳下血红的城门,终于,(出示图片二)城门被打破了,这号称万园之林的圆明园也被火烧了,丰富的资源、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地送出国门了。(出示图片三)解说:1840年那场战争,列强轰开了国门,拿走了他们想要的,也送来了他们想送的——鸦片。(出示图片四)小结: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礼尚往来”吗?所以,在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面对这种情况,就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学会“拿来”。出示教学目标:①把握文章

7、的观点、思路和结构。②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③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渲染气氛,通过图片的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83.作者简介4.朗读课文5.整体把握6.问题探究1.关于鲁迅2.关于写做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完善。学生齐读课文一.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3--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

8、“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去”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