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

ID:28850330

大小: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4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_第1页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_第2页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_第3页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_第4页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动脑筋 康晓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备课人:康晓萍审核人:康晓萍第十单元动脑筋称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生词,积累同音字、形近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

2、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识字方法:(用偏旁记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

3、(查字典知道“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课前调整“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驳”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

4、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六.作业:抄写生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善动脑筋、勤于思考。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二,探究新知,学习课文。1,.范读全文,(思考:

5、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讲读课文①指名朗读一段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提问:什么人称官员?②指名朗读二段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③指名读

6、三段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指导朗读④指名读四段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指名

7、逐句朗读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⑤指名读五段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

8、是很了不起的。3.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口述画面内容三、朗读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