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

ID:29005443

大小:1.6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15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_第1页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_第2页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_第3页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_第4页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不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探讨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图形存在问题等。前面我们已经对最值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专题对面积问题行探讨。结合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四方面进行动态几何之面积问题的探讨:(1)静态面积问题;(2)点动形成的动态面积问题;(3)线动形成的动态面积问题;(4)面动形成的动态面积问题。一、静态面积问题:典型例题:例1:(2012山西省2分)如图是某公园的一角,∠AOB=90°,弧AB的半径O

2、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点D在弧AB上,CD∥OB,则图中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米2B.米2C.米2D.米2例2:(2012湖北恩施3分)如图,菱形ABCD和菱形ECGF的边长分别为2和3,∠A=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2C.3D.例3:(2012湖北随州4分)如图,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B两点,交x轴的正半轴于C点,若AB:BC=(m一l):1(m>l)则△OAB的面积(用m表示)为【】A.B.C.D.例4:(2012贵州贵阳12分)如果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平面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

3、线.(1)三角形有  条面积等分线,平行四边形有  条面积等分线;(2)如图①所示,在矩形中剪去一个小正方形,请画出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3)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AB与CD不平行,AB≠CD,且S△ABC<S△ACD,过点A画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分线,并写出理由.例5:(2012贵州毕节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以A为顶点作等边△AEF,交BC边于E,交DC边于F;又以A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作。若△AEF的边长为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约是【】(参考数据:,π取3.14)A.0.64B.1.64C.1.68D.0.36例6:(2012山东德州3分)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

4、和的图象分别是l1和l2.设点P在l1上,PC⊥x轴,垂足为C,交l2于点A,PD⊥y轴,垂足为D,交l2于点B,则三角形PAB的面积为【】A.3B.4C.D.5例7:(2012内蒙古赤峰3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的弧与BC交于点E,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3,则扇形CDE(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πD.3π例8:(2012黑龙江绥化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上的一点,DE:EC=2:3,连接AE、BE、BD,且AE、BD交于点F,则S△DEF:S△EBF:S△ABF=【】A.2:5:25B.4:9:25C

5、.2:3:5D.4:10:25例9:(2012安徽省5分)如图,P是矩形ABCD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PB、PC、PD,得到△PAB、△PBC、△PCD、△P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S4,给出如下结论:①S1+S2=S3+S4②S2+S4=S1+S3③若S3=2S1,则S4=2S2④若S1=S2,则P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例10:(2012福建宁德3分)如图,点M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点,作MB⊥x轴于点.过点M的第一条直线交y轴于点A1,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1,且A1C1=A1M,△A1C1B

6、的面积记为S1;过点M的第二条直线交y轴于点A2,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2,且A2C2=A2M,△A2C2B的面积记为S2;过点M的第三条直线交y轴于点A3,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3,且A3C3=A3M,△A3C3B的面积记为S3;依次类推…;则S1+S2+S3+…+S8=▲.练习题:1.(2012广东省4分)如图,在▱ABCD中,AD=2,AB=4,∠A=30°,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结果保留π).2.(2012浙江温州5分)如图,已知动点A在函数(x>o)的图象上,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延长CA至点D,使AD=

7、AB,延长BA至点E,使AE=AC.直线DE分别交x轴,y轴于点P,Q.当QE:DP=4:9时,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3.(2012江苏常州2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和。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过点A作直线BC∥x轴,且分别与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和C,连接OC、OB。若△BOC的面积为,AC:AB=2:3,则=▲,=▲。4.(2012江苏扬州3分)如图,双曲线经过Rt△OMN斜边上的点A,与直角边MN相交于点B,已知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