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

ID:29099708

大小:1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考点解读】考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课标解读:(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2)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挑战了罗马教皇

2、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1)思想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部分天主教教徒深受影响。(2)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宣扬,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和才能得救。(3)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为名,印制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即《九十五条论纲》)。3.思想主张: (1)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

3、才能得救,不能靠、和。(2)宣称的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就能得到赦免。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5.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拉开了序幕。②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________色彩。③欧洲形成___和_、______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受的影响。2.思想主张:(1)人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把“因信称义”解释成,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3.意义:(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

4、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家用_________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_______、为人类______________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重点突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及联系突破提示:抓住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分析此类比较属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是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确定。确定比较项目后,逐条分别比较。突破归纳: 1.相同(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思想形态上的反映。(2)都将

5、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3)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4)都是反对封建秩序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2.不同(1)指导思想上:文艺复兴的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宗教改革则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神的存在。(2)形式上: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3)群众基础上: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4)实质和影响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

6、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斗争,更是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它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3.联系(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典例探究】(2012·广东文综卷·

7、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选C。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

8、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2.(广东省揭阳市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A、14世纪的文艺复兴B、16世纪的宗教改革C、1688年的“光荣革命”D、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题中强调简化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