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

ID:29123137

大小:100.2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6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_第1页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_第2页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_第3页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_第4页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阮堂明陈寅恪学贯中西,博通今古,是二十世纪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代宗师。虽然他主要是作为史学家而为中外学界所盛称,但同时他又具有极深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这种修养渗透到了他的史学研究中,使其历史研究之堂庑因古典文学的深厚学养而特大(其深有会心的“文史互证”,能于传统的史学方法之外,别开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从根本上说即源于此),并因此使他形成了卓然特立的学术个性———其著作在繁复征引和绵密演绎之深处,时时涌动着诗的才情,体现出“冷静而理智的学术品格与内在的对人生的激情的融合”[1]的特征;同时,作为这种修养的体现,他还“余事作诗人”,创作了许多充溢着哲思与

2、才情的旧诗。傅璇琮先生曾说过,陈寅恪是“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潜心于学术研究而取得大成就又有博丽深邃的才情在文学创作上自树高格的一代大师”,应该说这种评价是非常允切的。笔者注意到,在陈寅恪数百万言的学术著作中,陈寅恪曾经多次论及杜甫,他虽没有专门研究杜甫的著作,但在著述中却每有论杜者,对杜诗可以说非常熟悉。据笔者统计,其《柳如是别传》中所涉及杜诗,去其重复者,计有43首,《元白诗笺证稿》涉及杜诗者有5首并专门写过三篇杜诗论文。此外,像《韦庄秦妇吟笺释》、《论再生缘》等文也皆有涉及。在这些著作中,陈寅恪引用杜诗笺释诗句,随笔而出,信手拈来,到了非常自如的程度。可以这样说:杜诗不仅是陈寅恪

3、作为学者的研究对象之一,同时也是他作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学习、借鉴的对象,杜诗在陈寅恪的学术体系中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总结陈寅恪在杜诗学方面的建树,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同时对于推进杜甫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是基于此而作,不足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陈寅恪杜诗学总纲——“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作为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学者,陈寅恪除了研究历史之外,还著有不少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著作。这些文章著作涉及到魏晋时期的曹操、陶渊明,南北朝时期的庾信,唐代的李杜、元白、韩愈、韦庄,明清之际的钱谦益、陈端生,敦煌文献佛教典籍等诸多方面。具有如此广博的古代文学研究背景,

4、我们说陈寅恪对我国古代文学有自己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应该说是合乎实际的;也正是基于此,在我们看来,他对古代文人的某种评价,都是以自己对古代文学史的宏观认识为前提的,他对杜甫的评价自然也不例外。陈寅恪作有《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一文,文中对杜甫这样评价: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其被困长安时所作之诗,如《哀江头》、《哀王孙》诸诗篇,古今称其文辞之美,忠义之忱,或取与王右丞“凝碧池头”之句连类为说。殊不知摩诘艺术禅学,固有过于少陵之处,然少陵推理之明,料事之确,则远非右丞所能几及。这里,陈寅恪将安史之乱时皆曾被困长安的杜甫与王维加以比较。在他看来,虽然王维诗之“艺术禅学”“固有过于少陵之处

5、”,但若从对事理推测之明确方面说,则王维远不及杜甫。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陈寅恪这里明确地把杜甫称为“中国第一诗人”。可以说,这是他古代诗学观的根本观念,也是他杜诗学思想的最核心的内容。众所周知,在中国诗歌史上,杜甫历来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们被看成诗史上双峰并峙、并驾齐驱的诗人,诚如韩愈《调张籍》诗中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也。然而,也正是从唐代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杜优李劣”的观念。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评价杜甫时即曾这样说过:“(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则诗人以来,

6、未有如子美者。”这里,元稹将杜甫说成是诗史上无与伦比的诗人,其实这也是把杜甫看成是“中国第一诗人”,元稹文中还将李白与杜甫比较,认为李白连杜甫之藩翰尚不能历,更遑论杜甫之堂奥了。元稹所论,固然失于偏颇,但体现了自中唐以后杜甫一直被视为最大诗人、杜诗一直被视为古代诗学正统的事实。陈寅恪这里虽未将李杜加以比较,但他以“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说明在他看来,杜甫是无与伦比的诗人。他的这种杜诗观,与元稹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也是一脉相承的。陈寅恪作有《元白诗笺证稿》,因此自然很熟悉元稹的诗文。这样,他对杜甫的这种论述,便很显然应与元稹《杜君墓系铭》中的杜诗学思想具有渊源的关系;而事实上,我们

7、从陈寅恪《论再生缘》[2]一文中,看到他在论及“吾国诗中之排律”时,曾特地征引过元稹此文。为说明的方便,兹将陈寅恪所引者转录于下: 《元氏长庆集》卷伍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略云:“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摸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姚鼐《今体诗钞序目》略云:“杜公今体四十字中包涵万象,不可谓少。数十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