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

ID:29155484

大小:1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_第1页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6.2树立法治观念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立法治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一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2、(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文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

3、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

4、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公民必须守法1.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要点归结: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

5、法治国的重要条件;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①肖某有哪些失误?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

6、理由。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

7、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引导

8、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