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

ID:29197103

大小:62.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7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_第1页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_第2页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_第3页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_第4页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 人教必修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解题思路1.命题形式  命题一般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形式,如运用坐标、表格、数据等具体材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问题、东北落后的原因及我国重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等。   2.设问设计  设问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答题的能力要求  图表式论述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如下能力。(1)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表的数据中概括出相应的现象。(2)综合分析能力和把握知识内在系的能力。(3)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解题技巧  (1)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

2、。图表式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而审题应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审读图表式材料的方法。  A、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B、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审读图表。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C、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D、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提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E、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

3、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   F、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78、1992、1997、2002、2004等。  审读设问的方法  A、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限制性论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扩展必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图表式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B、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   C、弄清设问中有无特殊要求。  (2)选材  审题主要是明确材

4、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两者直到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  (3)构思  下笔答题前在稿纸上列个提纲,明确答题要点的主要内容及层次的划分,以保证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卷面整洁。  (4)下笔  完成了以上三步之后,下笔书写答案必须做到两个统一: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提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运用理

5、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地堆砌理论观点;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高考政治复习要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能力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6、、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1.答题不规范的表现(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是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

7、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2003年政治高考试题(广东卷)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2)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2

8、.学生答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