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D:29307086

大小:7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8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谭小东审题人:谭小东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功利化B.儒学思辨化C.儒学世俗化D.儒学宗教化2、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

2、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3、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A.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4、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

3、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5、“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A.“理在事先”B.“发明本心”C.“万物皆生于理”D.“理在气中”6、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4、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C.“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里,而落在个人身上”7、在古希腊,泰勒斯推测万物始源于水,因为液体、固体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火,因为火非常活跃,能转变成万物。这反映了A.哲学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探索B.西方理性精神开始萌发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人的认识D.二者所得结论荒诞不经8、《传习录》记载:“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材料表述的是A.格物致知B

5、.致良知C.发明本心D.知行合一9、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10、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

6、与天理是一致的11、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A.人文精神的复兴      B.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C.启蒙思想的兴起       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1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D.以儒学作

7、为变法的指导思想13、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