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ID:29311802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中东地区毗邻接壤的国家间都有边界领土纠纷。除此之外,还有宗教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突出的是阿以冲突。一、中东概况1、地理概念上的“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埃及、巴勒斯

2、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多。2、历史上的“中东”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3、“中东”的战略地位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储量占世界的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且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二、巴以冲突的历史由

3、来1、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2、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3、联大181号决议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4、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联大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到1949年,以

5、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老城,在中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隔绝来往。1967年,以色列夺取老城,拆除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198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小结: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三、四次中东战争简况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犹太民族委员会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外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

6、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逼近特拉维夫。以色列紧急扩军,展开反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最后战败,于1949年同以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夺取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96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影响: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隐患。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①1956年7月,埃及新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英法产生冲突。②以色列一直视埃及为直接威胁。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战争。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埃及,战争爆发。英法出动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

7、并登陆塞德港;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并切断英法的石油供应。结果: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埃及人民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中东地区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及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美苏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埃及最终以弱胜强。其原因有哪些?①埃及人民的英勇斗争;②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③英法国内反战运动高涨;④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⑤世界舆论谴责侵略者,联合国大会

8、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6月5日,得到了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起突然袭击。10日起,埃、叙、约先后被迫同意停火。战争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内的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为了解放在“六日战争”中被夺占的土地,突然发起进攻。埃及突破“巴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