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

ID:29495859

大小:148.0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0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_第1页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_第2页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_第3页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_第4页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及自主发展研究——基于某县区的实证性研究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还是高效课堂研究,其实质都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在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年开始,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教师成长的六个心理阶段和三个危机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在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实证性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成果。一、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动因(一)研究的缘起

2、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都有着现实的和理论的动因,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所以在这方面开展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现实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展了以布鲁纳的课程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保证措施,即使如此,这项课改历经8年后依然失败了,1973年,布鲁姆在谈到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时曾这样说过:“我始终坚信我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只是教师的素质不足以嫁接我的教育理念。”应该说,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研究活动,无论是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还是社会的支撑氛围等都远不如美国,其中

3、面临着的困难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课程改革的失败是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应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经济和社会氛围无法尽快改善的情况下,首先能够解决的是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在山东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创新教育研究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这一问题更有着积极的价值。2.目前的现状。在对教师发展历程的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以教师发展的外在表现作为指标的,一般认为,教师的成长要经历适应阶段(第1年)、掌握教学基本功(第1—3年)、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第3—5年)、徘徊阶段(第5—8年)、教师“成名”阶段(第8—12年)林炳

4、伟.谈中学教师生涯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这些阶段以时间和外在表现划分的阶段不仅难以反映出个体的差异,也未能从教师心理的视角去分析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其引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3.研究的目的。通过调查和思考,寻求最佳的教师发展现状及分期,探索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心理特点、需求以及自主发展的措施。我们认为,教师入职到专家教师的全部历程中需要经历六个心理体验期和三个危机阶段,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经历这些阶段,教师能够体验到何种心理,决定了最终的发展结果。从目前的教师培养机制看,

5、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本人都未能充分认识这些心理体验期,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因此,从心理的视角进行教师的成长分期,研究不同心理阶段的特点,成因、体验及针对性的措施,将能够实现教师的自住发展,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二)研究的思路在理论研究确定教师成长心理分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总课题组张志勇副厅长、齐健教授,分课题组组长省教科所副所长刘吉林博士及临沂市教科研中心领导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的。1.借鉴的成果。—14—目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理

6、论有很多,在研究的初期,我们主要借鉴了当时最新的教师阶段划分成果,这些成果包括顾泠沅教授的教师阶段划分、申继亮教授的青年教师阶段划分、吴刚平教授的教育经历与教育经验关系分析、郑金洲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及王澍教师的常识教育学等研究成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借鉴了浙江教育学院卢金真教授提出的教师发展三边理论,卢真金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立足边、理论边、实践边。各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沿着这三条边经历适应阶段、分化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四个阶段向前发展。方方.在思考与研究

7、中成就自己[J].教学月刊.2005.(11).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从理论上对教师城战的心理阶段进行了划分。2.研究的方法。在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编制了课题研究流程图,选择了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心理阶段进行划分,尔后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座谈,验证心理分期的可行性和阶段性,并从基本表现、心理需求、成因分析、发展目标和培养策略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自2008年初选取的实验学校,通过确定研究专题、开展协作论坛、做好成果提升等方式,探寻处在不同心理阶段教师成长的

8、有效措施,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价值,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3.研究的成果。通过研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研究目标,探索出了教师成长的心理规律,即心理成长的六阶段与发展过程的三危机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了该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初步结果见表1。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