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ID:29499570

大小:6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_第1页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_第2页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佛山二中的宋其正,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整个说课有以上六个部分有机组成。首先来看:一、教学目标:共分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问题、运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②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通过第一节课的教学,学

2、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水体和水循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本节课采取了“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的成功教育理念来设计本节课。2、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难点:落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学情分析:我从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分析现在高一学生在学这节课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与不足,及我是怎么针对这种现状组织教学的。(1)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图知识但不理想:运用读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合作探究尚欠缺,为此我采用小组竞赛形式来达到提高(3)有一定的环境知识,但缺乏理论联系

3、实际:为此联系实际树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三、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主义理论与诱思探究理论都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思考的乐园,教师至始致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知识的梳理者凝问的解惑2、教学思路:以此为依据,设计思路如下:通过:A、课前预习,B、小组竞赛,C、当堂练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用: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3、教法的运用与学法指导我运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1)体验法(2)合作探究法:的学法指导。4、教学媒体的

4、选择与运用:这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5、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引用两个小故事(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50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如:是你把它踢过去的吗?还是它坐飞机飞过去大的?还是科学家在地下挖了一个洞,漂流瓶自己“走”过去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带有颜色的漂流瓶到达了美国西海岸呢?教师总结:说明世界大洋是一个连续运动的整体。(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

5、了一次弯路。它第一次从欧洲出发用了37天:第二次用了22天。提出问题:同学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5天呢?(可以引导:如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呢?)(设计两个故事的目的是在开始上课就能充分的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二、情景创设落实知识点(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1页的内容,从教材对洋流的定义的描述终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相对的概念;三、提出问题小组竞赛1、竞赛突出体

6、现合作探究性学习:它是由老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研究,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汇总解答,完成的。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采用这种方式,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一改常规教学的呆板、沉闷,使得课堂“动”起来。竞赛过程时而紧张刺激,时而欢声笑语,既也是落实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竞争、合作能力的过程.整个活动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2、下面就小组竞赛的设计理念阐述一下:(1)分组风格别出心裁(以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激发学生参与欲望)(2)各个小组利用地图,并在画图本上画出自己找出的规律,可以锻炼读图和

7、画图的能力。四、回归课本教师总结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比赛是个体验,基本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但零散,没有结构不成体系。通过总结,重建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全局。知识的梳理这一块,突显教师的引导作用。五、评价反馈那么学生在经过竞赛及教师总结,知识掌握得如何呢?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我用了当堂检测的方法,设计两道题目每人写出答案,任意抽取四名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当堂检测,采用随机抽取答案的方式能够准确的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查漏补缺,可以清除教学盲点,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六、课堂延伸拓展知识接合热点搭建旁通点1、提出问题--洋流的形成受到大气的影响,如果气

8、候变暖洋流会有什么变化呢?2、学生查阅资料,运用已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