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

ID:29614114

大小:67.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20 过秦论(2)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案20 过秦论(2)满分28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

2、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山

3、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山水,是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它能够发显造化之秘,皆因其终极原则是“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法”就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也超出了法令、制度之范畴。“法”之为法,通达于自然。“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山水画讲

4、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此“造化”绝非一山一水,而是生成变化;此“心源”也绝非主体的精神,是天地之心。天地不仁,天地本无心,画者欲取造化之无尽藏,继而为“天地立心”。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之“不二心法”。明清以来,画者自囚于书斋之内,流连于古人之法,此自然心法寥落已久,此不惟画者之疾,亦为思者之憾。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山水经

5、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现。(摘编自高士明《山水的危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中国画要“师法造化”,但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完全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创造和变化,而不是一山一水和万物之集合。B.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是起兴,因为造化有道却没有定法,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唯一。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

6、的世界不是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也不是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D.山水画和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是沟通天地的技艺,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解析】 根据原文“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B项中的“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唯一”中“唯一”应为关键。C项,“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错,由原文可知应是“起兴的世界”。根据原文“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为选择关系,而D项误解为并列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文

7、章开头提出“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论点,并且对造化进行深入剖析,以中国画为实例进行论证。B.文章对作山水画和观山水画进行对比论证,前者使回忆可视化,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令回忆现实化,沿着图画回返造化。C.文章对古人观画和后人观画进行纵向比较,而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而后人观画,则追求对画意的了然。D.文章第三段为总分结构,重点论及“道法自然”,以明清画者为事实论据,论证“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解析】 “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错,原文是“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

8、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可知以真山水的经验为中介观画的是后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山水画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因而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