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

ID:29816232

大小:533.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4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_第1页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_第2页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_第3页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_第4页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元(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立即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解析:选B。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元后,立即刺激A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不是反射活动,而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脊蛙左后肢发生反

2、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而图示结构不是完整的反射弧。2.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解析:选D。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

3、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选C。由图可知,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泡通过细胞膜的融合实现了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

4、膜具有流动性。过程②是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过程。过程③是将神经递质重新运输进入突触小体的过程,可以避免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避免引起后膜持续兴奋。4.如图是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①的存在使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双向传递B.兴奋在结构①处和结构②处的传导速率相同C.②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若分别刺激Ⅰ、Ⅱ、Ⅲ处,不会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可能是Ⅲ处解析:选D。结构①为突

5、触,兴奋在该处为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较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结构②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由于突触处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若刺激Ⅲ处,②处不会兴奋,也不会引起肌肉的收缩。5.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①为感受器,与神经元的轴突直接相连B.当兴奋到达②处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当兴奋到达③处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若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解析:选A。据图中

6、神经节的位置或③中突触的结构可判断出,⑤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与效应器相连的是神经元的轴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处的信号转换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此,若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6.(2015·嘉兴高三教学测试)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神经纤维膜内)、c(神经纤维膜外)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

7、,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记录仪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时受损部位膜外的电位为正电位B.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不会偏转C.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D.若改为刺激b点,记录仪不会偏转解析:选B。由第1图可知,在静息时,指针不偏转,说明膜内(a)与受损部位的膜外(c)的电位差为0,即:受损部位膜外电位是负电位,A错误;当兴奋传到b点时,a点又恢复到静息电位,a与c的电位差相当于第1图,因此,记录仪不会偏转,B正确;根据高中教材知识可知,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的

8、外流有关,C错误;若改为刺激b点,由于ab=bc,说明兴奋同时到达a、c点,但c点受损不会发生兴奋,膜外仍为负电位,而a点兴奋,膜内变为正电位,因此记录仪会偏转,D错误。7.γ氨基丁酸(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下图甲所示为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物质X指的是γ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B.图甲中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