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

ID:29827073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_第1页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_第2页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_第3页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_第4页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纲要》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动物生理学纲要第一单元概  述  考点一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一、机体功能与环境  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内环境。  考点二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考点三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调节

2、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所产生一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指激素),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对其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其调节特点是:简单,且调节幅度小。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点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一、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电位,其主要是K+自细胞内外流所致,是K+的电一化学平

3、衡电位。细胞静息时,膜电位外为正、内为负的电性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或极化)。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的Na+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迅速降低。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转为正电位,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也即Na+的平衡电位。    考点二细胞兴奋性与兴奋    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则称为兴奋。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变

4、化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考点三阈值、阈电位和锋电位    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刺激达到阈值后即可引发动作电位,细胞从静息膜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体电位变化,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 只要刺激达到阈强度(或阈电位),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这个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这是因为,产生动作电位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原刺激强度无关。  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考点一神经

5、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与骨骼肌相互联系的部位称神经-肌肉接头。其兴奋传递过程包括:Ca2+内流前膜内、递质乙酰胆碱(Ach)释放、Ach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内流、终板电位形成并总和、骨骼肌膜暴发动作电位而兴奋。    考点二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偶联    把骨骼肌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与其产生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骨骼肌兴奋一收缩偶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体,偶联因子是Ca2+    第三单元血  液  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考点一血量    成年畜禽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有循环与储备血量之分。生产中,动物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

6、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时,会危及生命。    考点二血液的pH和血浆渗透压    血液pH为7.35~7.45,决定其稳定的物质基础是血浆中的NaHCO3/H2C03缓冲系统。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所具有的促使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向血浆中渗透的力量。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前者是主体,主要由Na+和Cl-形成,主要影响细胞内外水的分布;后者值小,主由血浆蛋白形成,特别是白蛋白,主要影响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 生产中,因0.9%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葡萄糖

7、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称之为等渗溶液。     二、血浆  考点一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关键是纤维蛋白原的有无,前者有,后者无(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考点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又称清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主体蛋白)、球蛋白(α、ß、γ三类,γ类几乎都是免疫抗体,故称为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三类。  三、血细胞  考点一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这一特性与红细胞是否发生叠连有关,叠连发生增多时,稳定性较差,血沉值增大,目前认为叠连仅与血浆因素

8、相关。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