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

ID:29830665

大小:1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4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教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阿炳在1950【学习目标】1.了解阿炳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2.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注重学习倒叙、插叙等写作方法。(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播放《二泉映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许多同学还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请谈谈你听曲子时的感受。生:我感到悲伤和沉重。生:我感觉到一个人在抗争。生:我仿佛看见一个空旷的巷子,有个艺人在孤独地拉琴。生:这支曲子可分三部分来听:有时低沉,有时激越,有时回环。低沉是诉说不幸,激越是对命运的抗争,回环表示对理想的思考和向往

2、。师:(惊)噢,这位同学说得很内行,欣赏能力极好,我知道你在学钢琴,在这方面很专业。(众人鼓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让我感觉到大家都能听其曲而知其意,欣赏水平很高。的确,这支名曲意境深邃,旋律哀婉、深沉,蕴含了作曲者对人生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我们应该感谢作曲者,为我们创作了这么神奇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曲者——阿炳,了解他的事迹,了解《二泉映月》。二、自主预习1.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艺人,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

3、幼时便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

4、《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二泉映月》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如美国的波士顿、费城;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等)演奏过;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

5、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2.读准字音。琵琶(pípá) 聆听(línɡ) 耗尽(hào) 巅峰(diān)3.理解词义。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巅峰:顶峰,多比喻最高的水平。耗尽:消耗完毕,用尽所有。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4.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

6、)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确:1950年,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胡曲,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2)1950年的事情发生后,阿炳有什么表现?明确:激动、瞪大眼、摸、抱牢、不肯放手(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3)事实证明,这件事情的完成有何意义?明确:首先,成为阿炳的绝唱;其次,改变了阿炳的人生命运;最后,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至“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7、。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第二部分:“1950年9月2日”至“催弟也随他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第三部分:“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至文末。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其影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二)写法探究结合内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①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②多个人、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

8、经过;既在“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在“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六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作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