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减肥》word版

《运动与减肥》word版

ID:29896822

大小:14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4

《运动与减肥》word版_第1页
《运动与减肥》word版_第2页
《运动与减肥》word版_第3页
《运动与减肥》word版_第4页
《运动与减肥》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与减肥》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内外研究动态1.肥胖症对人们健康影响的研究已经从器官水平进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遗传基因在致胖中的作用。肥胖基因的发现等。2.减肥方法加强度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已经不再是针对群体而是针对个体进行。3.结合电脑、GPRS对热量消耗的精确计算。肥胖症的发病原因一、热能摄入增加-多吃二、热能摄入增加-少动三、遗传因素四、病理状态也可称为能源物质过剩。指摄入体内的三大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过多。任何一种能源物质摄入量超过人体需要量,都将转变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形成肥胖。肥胖症是“吃出来的”。我

2、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速度快于内地。沿海地区肥胖症的发病率,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富裕了的文盲远比富裕了的文化人更容易肥胖!观念上的误区以肥为美。以肥为富有的象征。以肥为健康的标志。摄食中枢由饱中枢和饿中枢组成引起饿中枢兴奋的刺激是血糖下降和胃肠道内容物容积减小。狼吞虎咽进食方式由于快速、大量进食后血糖并不上升,因此饥饿感仍然存在,继续要求进食。而细嚼慢咽进食方式由于缓慢进食,虽然进食不多,但血糖逐渐升高,引起饱中枢兴奋,停止进食。上海肥胖的发病率全国前列三、遗传因素1.脂肪、糖、蛋白质等热能

3、物质吸收率高。消化道对热能物质的消化能力强。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2.肌纤维类型与肥胖症两类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的区别。快肌纤维线粒体数量少,体积小,氧化酶数量少,活性低,动员速度慢。不善于有氧氧化供能,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低。(强度更小、时间更长,才有可能动用脂肪供能)。快肌纤维线粒体数量少,体积小,氧化酶数量少,活性低,动员速度慢。不善于有氧氧化供能,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低。(强度更小、时间更长,才有可能动用脂肪供能)。快肌纤维善于以肌糖原无氧酵解提供能量,代谢产物为乳酸

4、。乳酸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肝细胞内的代谢分解成CO2和H2O,但仍有一部分可以重新合成肝糖原和脂肪。肥胖症对健康的危害包括:1.非特异性危害;2.特异性危害(病理性);一、肥胖症对健康的非特异性危害1.体重超重,形成对机体额外的负担,氧耗量较正常人增加30~40%2.腹腔脂肪堆积过多,腹内压上升,横膈上升,横膈活动度下降,呼吸困难。3.肺通气量不足,换气量不足,二氧化碳滞留,二氧化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嗜睡。4.腹内压升高,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下肢浮肿。5.脂肪层过厚,不利于散热,怕热,多汗。

5、6.肥胖者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皮肤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感染发生后不容易痊愈。7.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肥胖症患者容易患冻疮,不容易痊愈。8.体重过重,常导致关节退行性变。9.女性肥胖者,月经量减少,性机能减退,出现闭经和不孕症;10.过重体重,增加心脏负担,心脏肥大;11.脱水严重时容易导致休克。12.行动困难。二、肥胖症对健康的特异性危害由于肥胖症患者体内存在的脂肪代谢以及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成为许多慢性疾病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1.脂类的分布与功能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内

6、。脂肪为体内的可变脂,而类脂属于基本脂。脂类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很高,而类脂极少;神经组织中,类脂含量丰富。脂肪的分布脂肪极大部分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在细胞内主要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于胞浆中。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储存能量的一种形式。脂1)有氧氧化提供能量在体内氧化分解1克脂肪,释放9千卡能量(氧化分解1克体脂,释放7千卡能量)。因此,脂肪在体内是重要的能量供应来源肪的生理功能*2)保持体温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内脏周围,起着热垫的作用。脂肪不易导热,防止热量散失。3)机械缓冲

7、脂肪在体内呈液态,脂肪组织如软垫,对机械撞击起缓冲作用,保护内脏、肌肉免受损伤。胖者与瘦者对机械撞击的耐受能力不同。4)体内合成重要激素的原料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前列腺素的前身物质。类脂的功能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膜的基本原料。神经髓鞘:胆固醇、脑磷脂、磷脂酰胆碱、甘油三酯等;肝细胞膜:胆固醇、磷脂酰胆碱;红细胞膜:胆固醇、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D,胆汁酸,类固醇激素。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消化场所在小肠。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二酯胰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酸﹢甘油一酯胰

8、脂肪酶甘油一酯——————→甘油+脂肪酸胰脂肪酶胆固醇酯——————→胆固醇﹢脂肪酸胆固醇酯酶肝脏分泌的胆汁,在小肠内形成胆汁盐微团,形成细小的乳胶体,胰腺分泌的大量胰脂肪酶,作用于乳化颗粒的水油表面,催化脂肪分子中的甘油1位酯链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二酯。甘油二酯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甘油一酯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脂类的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下部和空肠上部。短链脂肪酸经门静脉入肝;中等长度链脂肪酸大部分经门静脉入肝;仅小部分与长链脂肪酸一起在肠壁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