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ID:29966856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_第1页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_第2页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_第3页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_第4页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属短隧道。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表1       勘察工作量汇总表序号工作项目及内容单位工作量1工程地质调绘(1:2000)Km20.092钻探m/孔66.7/33物探m180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交通十分方便

2、。(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C,极端最低气温-30.6o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C,极端最高气温38.3oC(1961.6.20)。地面温度,年平均9.8o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C。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

3、,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隧道最大埋深37.1m。(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

4、,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由表及深可分为强风化带,厚6.2~18.9m,弱风化带,厚11.7~19.6m,38.6米以下为微风化及未风化的花岗闪长岩。(三)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隧址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山断隆东端,**断陷盆地东侧台拱,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火车站对面

5、边坡发现小型挤压破碎带,宽5~10m具正断层性质,产状183°∠73°,延伸短,规模小,对隧道无影响。对隧道轴线及周边调查时,未发现其它大断层形迹。基岩露头处,节理仍很发育,进口段主要有四组,产状及密度分别为125°∠76°,8条/m;285°∠58°,4条/m;115°∠60°,3条/m;14°∠88°,6条/m。这些节理造成岩体破碎及较破碎。据区域资料,在深埋的洞身地段,主要发育走向近东西和南北两组节理,密度2~4条/m,局部3~5条/m,因而洞身岩体较为完整。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及《**高速公路**段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省工程地震研究院,2005年6月),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相当于地震基本裂度Ⅶ度。(一)地下水与地表水1地表水隧道进出口地段附近的沟中平时无水,雨后有短暂洪水。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有第四系冲洪积物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前者分布于进出口冲沟中,入口冲沟距路线左侧90m处的下游露头泉水(称龙潭泉),雨季外流,流量约0.2l/s,属沟谷松散层孔隙潜水,也汇集了附近基岩裂隙水,由上游径流至下游排泄。后者分布在花岗闪长

7、岩的强风化及弱风化带中,大气降水是其唯一补给源,以地下径流排向沟谷及蒸发排泄。在洞顶冲沟带雨季渗入少量降水并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水量不大,甚至无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五)不良地质特征及评价隧址区除附近沟中坡洪积松散堆积外,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四、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一)隧址场地稳定性评价隧址区未见断层,也没有发生过强震,因此,本隧道场地具有较好的区域稳定性。(二)围岩分级1.围岩分级依据根据围岩的完整性和坚硬性综合判断围岩特征及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现根据实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如下。1)围岩的完整程度地调时在进口进行节理测量和

8、统计,计算岩石体积裂隙率Jv=(8+4+4+7)/1×1×1=23条/m3;在出口段进行节理测量和统计,计算岩石体积裂隙率Jv=(3+6+4)/1×1×1=13条/m3。对照Jv与Kv对照表得强风化花岗闪长岩的完整系数Kv=0.35-0.55取0.45,弱风化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