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ID:30004497

大小:10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_第3页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四大发明的发明和使用过程及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所以在本专题中有一定的地位,但与其它专题联系不是很大,是本学科次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四大发明的科技成就和影响,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具体的发明进行分析。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

2、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2)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目标解析:(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就要指要掌握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指南针发明以及使用,理解指南针发明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状况;掌握古代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影响;(2)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就是要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尤其要注意四大发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发挥的作用。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长期领先世界的

3、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到明清时代会落伍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唯物发展史观进行分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科技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所以在分析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对内交往、科技继承与发展、科技人员素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去分析。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比较,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的不同,其中关键是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列表说明四大发明设计意图:全面了解四大发明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动手绘表如下:四大

4、发明成就表发明过程外传概况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约12世纪传到欧洲、非洲。①伟大发明;②地位:影响最久远作用最显著;③作用:革命性进步。指南针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指南鱼、指南龟);北宋广泛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①对军事实践、经济生活、航海意义重大;②为远航提供条件。火药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①改变人类作战方式;②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元王祯创

5、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出现铜活字。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1450前后德出现金属活字。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例题一: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C)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变式练习: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B)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印刷术问题二: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设计意图:多角度分析古代科

6、技领先世界的因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造精神。2.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经济: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4.政策:清朝前各朝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例题二:火药之所以在两宋时广泛使用,主

7、要是因为(D)A.两宋时火药武器的使用技术相当成熟B.出现了较为先进的管形武器C.火药武器的制造技术相当成熟D.民族政权并立的严峻形势问题三: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设计意图:了解衰落的各项因素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①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②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③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的禁锢;(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④对外:“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例题三: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C)A.宋代的航海完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