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ID:30014184

大小:72.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6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_第1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_第2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_第3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_第4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如何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如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

2、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是值得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一、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注意如下几点: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假如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

3、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指导学

4、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地理Ⅰ”5第二章热力环流时,可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风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通过切身体会,合作探讨,了解其中的奥妙;(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如何运动?②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是怎样形成的?③热力环流是由于什么而形成的空气环流?④什么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⑤什么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⑥高空大气中的风、近地面的风是怎样流

5、动的?(3)指导学生绘热力环流图;(4)分组讨论:海陆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等。二、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地理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着削弱知识的学

6、习,而是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存量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教给学生怎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地理Ⅰ”5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

7、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基本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

8、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上述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以及它们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迁移程度高,适应范围广,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认识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