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

ID:30196454

大小:943.54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2-27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_第1页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_第2页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_第3页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_第4页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车组织中专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西安铁路运输学校课时授课计划授课老师姓名:徐兴义授课顺序第7-1讲授课日期班次基本课题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目的要求通过车站车流汇总表,会分析出车站办理车数中转车车数.空车数.装车数卸车数.排空车数.接空车数无调中转车数.政编车数。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包括教学环节及时间、重点、难点、内容、教具)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第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一.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一)车站车流汇总表(二)车站到发车流分析二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一)车场分工重点.到发车流分析难点.车场分工1课外作业给一张类似的车流汇总表试分析以上所述几种车数。课后记录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78第

2、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铁路车站每天办理大量的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根据车站性质和作业要求的不同,车站上设置和配置有各种技术设置。它们是车站办理技术作业,进行运输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这些技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影响车站运输效能的重要因素。在既有设备的条件下,正确规定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合理制度技术设备的运用方案,用以指导车站日常工作,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始终是车站工作组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技术站(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很多的各种技术设备;设备运用问题比较复杂。本章将重点介绍技术站技术设备运用方案的制定原理。一、车站

3、到发车流及其特征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是研究和制定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的重要依据。(一)车站车流汇总表分析车站到发车流数量,以车流汇总,表所列的车流资料的依据。乙站车流汇总表表7-1往由甲方向丙方向到达本站合计甲-乙甲一及其以远计乙—丙间丙及其以远计甲方向380∕50380∕50380∕5060240∕15300∕1525325∕1560620∕65680∕6525705∕65丙方向46046046055230285603455569074560805本站发出101525520∕3525∕3550∕35合计6570577065640∕100705∕10085车流汇总表中:

4、粗线以上部分是车站接入的重空车流,左边各栏为衔接方向接入的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去向的有调和无调中转重空车数,右边是各衔接方向到达本站卸的重车数;粗线下方为本站自装发出的重车数和卸后发出的空车数(分子表示重车,分母表示空车)为了简单起见表中均取整数,空车也未分车种(讲课时参看中专行车老教材)78(一)车站到发车流分析1.车站办理车数N办=N接重空+N发重空=(705+65+805)+(770+705+100)=3150(车)式中N办——车站办理车数N接重空-接入或发出空车总数2中转车车数N中重=N无调重+N有调重+(380+460)+(300+285)+1425(车)3中转车

5、车数N中空=N无调车+N有调空=50+15=65(车)4装.卸车数与接,排空车数装车数(U装):50卸车数(U卸)85排空车数(N接空)65排空车数(N排空)1005无调中转车数N无调=N无调重+N无调空=(380+460)+50=890(车)或中N无调-无调中转车数。无调中转车占总车数的比重为:(%)6改编车数本站装车用的补充空车数,在接入空车数大于发出空车数时近似的取俩者之差。否则近似的取零,改编车占总车数的比重还需进一步分析每一方向到发车流和中空车流所占的比重,以及直达成组车流所占的比重等情况,作为具体制定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的依据。二.车场分工及线路固定使用为了能

6、够正确合理的应用车站技术设备,首先应对技术站技术设备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是:(1).设备的数量到发车场及编组场和各场线路的数量,驼峰及其推送线路和溜放线的数量牵出线的数量以及配置调车机车的台数。分析这些设备的数量与编组站的衔接方向及所当的任务相互适应的情况(2).设备的位置到发车场与编组场机务段,及正线的相互位置以及驼峰和牵出线的位置,分析这些设备的相互位置对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流水性和不间断性的影响。(3).设备的相互联系到发车场及编组场与衔接各车间的进出站线路间;各车场相互间,到发场与机务段间,以及编组场与车辆检修及货物作业地点,有无便捷的联络通路线或平面交叉,折角走行的情

7、况。分析这些设备之间联系条件的有利性和不利性,以及相互调整使用的可能性。4.设备的技术条件78到发线、编组线、驼峰推送线、溜放线及牵出线的长度和断面;各车场的咽喉布置和平行进路,信联闭及通信设备的种类和设备特点,以及调车机车的类型和牵引能力。分析这些设备的技术条件与编组站的作业要求能否适应。5.设备的生产能力到发车场的咽喉道岔和线路的通过能力;驼峰和牵出线的改编能力;编组场的线路容量,以及调车机车的利用率。分析这些设备现有能力的限制因素及其与运输生产任务相互适应的情况。(一)、车场分工技术站(尤其是编组站)根据运输生产需要,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