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

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

ID:30424356

大小:56.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9

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我国及环境压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节我国的环境压力第一课时人口大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试以一家计之,高增之时,有屋十间,有田十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十顷,宽然有余矣;……以二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十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这段古文反映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什么关系?(人口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讲授新课。1、阅读教材课本第一段小体字。问:这段材料

2、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问:我国的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你能具体说一说吗?归纳:人口基数大;2、新增人口多;3、人口素质偏低。2、讨论:“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你同意这些观点吗?归纳:人口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多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讨论:人口多了不好,那是不是越少越好呢?归纳: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三、课后小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因素,

3、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四、课外练习材料: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第十三亿个小公民诞生了,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推迟了4年。至此,中国内地总人口数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力儿童。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1)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板书设计第二节我国的环境压力一、人

4、口大国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2、造成人口压力巨大的原因第二课时资源小国,环境污染与破坏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2、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教学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问题尤为严重。二、讲授新课。1、资源小国有人说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你认同吗?为什么?(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

5、齐全,我国的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这一现象将随着人口增加而加剧。(3)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再加上资源开发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过大。(4)资源的利用率不高。(5)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议一议:见教材036“议一议”。2、环境污染与破坏提问:什么是环境问题?

6、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问: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随意排放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匮乏……。提问:造成环境恶化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发展经济的

7、重任,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课后小结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只有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板书设计资源小国,环境污染与破坏1、我国的自然优势2、我国的自然劣势3、我国环境污染主要表现4、我国环境破坏主要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