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杨)

拟行路难(杨)

ID:30497197

大小:25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30

拟行路难(杨)_第1页
拟行路难(杨)_第2页
拟行路难(杨)_第3页
拟行路难(杨)_第4页
拟行路难(杨)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拟行路难鲍照参赛选手:*****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

2、作者。鲍照的生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鲍照的人

3、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鲍照的人生道路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

4、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鲍照的人生道路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鲍照的诗歌创作抒发英才被压抑的苦闷,如,其

5、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描写戍卒的痛苦:君不见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将死胡马迹,边塞,能见妻子难。描写妇女爱情不自由:(其三)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七言乐府诗对后代影响大,为唐代七言诗奠定了好基础,鲍照七言诗隔句押韵,为唐代七言诗发展奠定了好基础,鲍照七言诗隔句押韵,为七言诗发展开辟道路,树立榜样,他以后七言诗慢慢多起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6、,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时代背景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

7、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整体感知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

8、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