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

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

ID:30501391

大小:10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30

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_第1页
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_第2页
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7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一、目的掌握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二、实验仪器1、热系统:①支架②红外灯③传热筒④热电偶两支⑤交流调制器⑥黄铜板质⑦待测样品2、测量显示仪本仪器采用精度运放组成两路热电偶前置放大器,并对热电偶冷端进行了自动补尝,采用位高稳定性转换器实现对两路温度的测量系统,整个电路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实现数据采集和识别键盘信息。三、实验原理与装置本仪器所依据的原理是1982年由法国数学、物理学家约瑟·傅立叶给出的,称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又称傅立叶导热方程式。该方程式指出,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上,两个相距为h,温度分

2、别为θ1、θ2(要这里,为了与时间t区分开,我们用θ来表示温度)的平行平面,若平面的面积为A,在Δt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到另一个平面的热量ΔQ满足下述表示:(2-11)式中,ΔQ/Δt为传热速率,λ定义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奕称执导率。由此可知,热导率是一表征物质传导性能的物理量。其数值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二平行面,当温度相差一个单位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名称是瓦特每米开尔文,单位符号为W/(m·K)。该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上述热传导基本通过待测样品B板的传热速率可写成:式中,λ为样品厚度,为样品圆板的半径,θ

3、1为样品圆板上表面的温度,θ2为其下表面的温度,λ即为样品B的热导率。当传热到达稳定状态时,θ1和θ2温度稳定不变,通过B板的传热率与黄铜盘C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速率完全相等。因此可通过黄铜盘C在稳定温度θ2时的散热律来求出。实验时,当读得稳态时的θ1、θ2后,即可将样品B板取走,让圆筒的底盘与下盘C接触,使盘C温度上升到高于θ2若干度后,再让圆筒A移去,让黄铜盘C作自然冷却,求出黄铜盘在θ2附近时的冷却速度,则(m为黄铜的质量,c为黄铜的比热)就是黄铜c在θ2时的散热速率。但由此求出的是黄铜c的全部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冷却速度,即散热

4、表面积为,而实验中达到稳态传热时,c盘的上表面,面积为,是被样品所覆盖的,考虑到物体的冷却速度与它的表面积成正比,校正后,本仪器在稳态时的传热速率为:(2-13)式中,、分别为黄铜盘C的半径与厚度,代入(2)式中得:(2-14)式中,、分别为样品如橡皮圆盘的半径与厚度。2、热电偶测温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铜、铁组成闭合回路(如图所示),若两结点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有电流流动,这说明回路中将有电动势存在。电动势大小除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结点处的温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势效应或温差电效应。热电偶就是据此原理设计制作的将温度转换

5、为电动势的热电式传感器。当两结点温差不大时,温差电动势大小与温差的关系有下列近似公式式中ε—热电偶温差电动势;C—电偶常数;—热端温度;—冷端温度。若使冷端在冰水混合物中,即=0℃则由此,可将对温度的测量转化为对温差电动势的测量。为冷却速率,转化为。作散热铜盘自然冷却温差电动势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在曲线上找到点并作曲线的切线,则该切线率为。将转化为可得导热系数公式[内容要求]⒈用游标卡尺测待测样品和散热铜盘的厚度h、,直径、,各测5次;用天平测散热铜盘的质量。⒉按图连接线路,热电偶F插入传热筒底面和散热铜盘的侧面小孔(注意:一定

6、要插入底部使之接触良好),另一端插入保温瓶细玻璃管内。⒊连接好直流数字电压表,接通电源,按下调零键,旋转调零旋钮,使读为0。然后按下键,便可测出温差电动势。⒋接通好直流电源,使红外灯电压缓慢升高。为缩短达到稳态时间,可先将红外灯电压高到期180~200V约20min后再降到150V左右,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读一次电动势值。若5min内和的示值基本不变,即可认为达到稳态。记下稳态时的和示值后抽去样品盘,经调节使散热铜盘与传热筒底面直接接触,使铜盘电动势上升1mV后,移去传热筒,让筒盘自然冷却(调压器调到零电压),每隔相同时间间隔(例如3

7、0s)记一次电动势值,挑选其中接近的各5个数据填入表中:自然冷却铜盘温差电动势与时间数据-2.5-2-1.5-1-0.500.511.522.5其中,0表示最接近的某一电动势值,负号表示此前时间,正号表示此后时间.[数据处处理]⒈数据如下:____㎝      ____㎝____㎝____㎝____g____mV=____mV⒉通过作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求点处曲线的切线斜率,计算λ的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