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也需“大做”

“小题”也需“大做”

ID:3054589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小题”也需“大做”_第1页
“小题”也需“大做”_第2页
“小题”也需“大做”_第3页
“小题”也需“大做”_第4页
“小题”也需“大做”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题”也需“大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题”也需“大做”  文章的标题具有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它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透过标题,我们能把握文章的脉络,透视行文的主旨,触摸作者的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仔细揣摩课文标题的特点,充分发掘课题作用,在感悟文本乃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训练过程中“小题”“大做”,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语文教学简约而高效。  一、扣“题”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各种类型的导入方法中,扣题导入是最简单也最有实效的一种。引导学生围绕标题一遍

2、遍叩问、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扣“题”导入要关注题眼。题眼是标题的核心,提示了文章的重点。比如,《莫泊桑拜师》一文的题眼即“拜师”,“拜师”是一个表示人物行为状态的词,表明了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既然是记事,那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定是学生阅读特别需要了解的问题。在新课教学之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大胆地谈谈自己在读题时脑海中推想到些什么,他为什么要拜师,是怎样拜师的,拜师的结果如何。在了解了莫泊桑后来获得“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后,学生又自然生发出了新的疑问:他的老师又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学起于思,思源于疑”5,通过对课题的推敲,学生对《

3、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踏上了阅读探究之旅。  扣题导入,除了围绕题眼展开推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甚至针对标点符号展开思考。例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问一问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关系。又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的引号和感叹号就值得品味:课题是一句话,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的,为什么要用“必须”那么严肃的语气说这样一句话。课题中的标点无声无息,却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此时,老师只需轻松一导,便凸显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也瞬间启动了。  二、循“题”初读,把握文章内容

4、  课文标题是一扇窗户,它蕴含着情感,诉说着故事,阐明着道理,极度简约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循“题”而读,就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内容,是以简驭繁、总览全文的一条捷径。  有的课文标题形象、凝练地概括了中心事件。初读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再逐步丰满,让表达更加完整。如教学《三顾茅庐》一文,在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把四个字的课题扩展成了一句话:刘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的诸葛亮。在此基础上进行拜访前因后果的探究,稍加整理就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即: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失望而归,第三次拜访终于请出了诸葛亮,辅佐他完成建立国家的大业。整个概括过程简明清晰,也让学生学会

5、了“扩充课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5  有的课文标题看似抽象,但却是串起文本内容的精妙之笔、关键之笔。比如《第八次》一文的标题简洁却有深度,是整个故事精髓所在。“第八次”既是写蜘蛛结网第八次才成功,也是写布鲁斯王子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取得胜利。“第八次”是人与蜘蛛故事的结合,教学中,通过“谁第八次干什么”这一问题的启发,学生概括出了“王子战斗”“蜘蛛结网”两个中心事件,然后再让学生抓住两个“第八次”的联系,说说故事主要内容,一切便显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三、品“题”精读,领悟文本重点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

6、:“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课题中的重点词语往往暗示着课文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逐一对标题的重点词语细细品味,借助标题直奔中心,进行阅读教学。  如在教《黄山奇松》一文时,就可以抓住标题中的一个“奇”字,以“黄山松,真是奇特”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从而体会到黄山松“奇”在它千奇百怪、引人遐想的姿态,“奇”在它饱经风霜却屹立于悬崖之上的生命力。又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徐悲鸿励志学画》《艾滋病小斗士》,则可以分别从“美丽”“励志”“小斗士”入手,去思考梳理这些关键词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然走进感知、分析、品味、理解的习得过程。5  除

7、了标题中的重点词是领悟文本的抓手之外,有时候课题中的非关键词的品读也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黄河的主人》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特别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的写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思考: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那么课文哪些地方直接描写了艄公。学生不难发现作者对于课文的主角――艄公描写只用了三句话。此时,又指着课题问:哪些语句是描写黄河的,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