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ID:30560559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31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_第1页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_第2页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_第3页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_第4页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文章以广东工业大学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和措施,以期对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工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28-04  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系统,包括一定地域内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的社会结构[1]。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

2、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学科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新机遇和挑战。确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创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10  人是生产力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3、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经济建设发展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精华,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2]。工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生产的关键要素,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动力源泉。  (二)创新人才培养是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竞争更为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争呼唤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对人才

4、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其中创新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和主动权。事实证明,创新人才已构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三)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地方高校的发展  如图1所示,地方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综上所述,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教育保驾护航;反过来,地方高校教育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实力的支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  二、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一)广东经济区域划分  广东省土地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行政

5、区域划分为21个地级市,2011年底常住人口数为1043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5310000亿元,土地面积、人口数量、GDP分别占全国的1.8%、6.4%和12.5%。广东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2007年首次超越“亚洲四小龙”中的台湾,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截至2008年末,广东省生产总值达到356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5.4%,第二产业占50.3%,第三产业占44.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深圳、珠海等一系列珠三角沿海城市逐步对外开放,这些地区的经济在有利政策引导以及先天地理优势下得到迅猛发

6、展。但是由于省内区域自然条件基础、政策和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素质、基础设施等要素存在差异,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省内其他地区。国家统计部门把广东省21个地级市分划为珠江三角洲九市、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珠江三角洲九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揭阳;西翼指湛江、茂名、阳江;山区五市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2-3],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因此,高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7、(二)广东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长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坚守“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10的办学特色,紧跟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4]。从1958年到2008年,已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共87969人,其中本科生68010人,专科生19959人。目前拥有6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47000余人,本科生42000余人,研究生4750余人。长期以来,为广

8、东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生中87.64%在广东省工作,其中74.51%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