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

ID:3061812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_第1页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_第2页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_第3页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为例,浅谈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      摘要:“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是中图版必修一中的重要一节,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地貌。其中,涉及大量的概念,而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如何学习概念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概念;比较;兴趣;体系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是中图版必修一中的重要一节,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地貌。本节从物质循环和能

2、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以此为主线,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概念,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同一类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极易混淆,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要重在理解地理概念是组成地理知识的基本元素,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比较法4  1.相似概念  (1)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为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

3、位移,即断裂、错动是断层的基本特征。  (2)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察觉,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3)流水沉积作用在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与在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可通过景观图加以区别  ■  2.矛盾概念  ■  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  (1)内力与外力可通过表格对比,易于区别。  (2)地垒与地堑可利用泡沫制作教具,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岩层。如图  ■4  (3)背斜

4、与向斜可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课本模拟地壳碰撞、挤压运动而造成水平岩层上拱形成背斜,水平岩层下凹形成向斜。  ■  (4)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与海沟可通过示意图体现  ①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  ②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当扩张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因密度大,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软流层,逐渐熔化消亡。  3.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

5、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即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的动力;(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4  例如,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1)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与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即某种地形只是从其外在形态来判断,如山地,但不能判

6、断这山地是由于褶皱形成,还是断层形成,还是火山喷发形成,而提到喀斯特地貌或是丹霞地貌,我们即知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而提到雅丹地貌,即知是风力侵蚀形成。  二、引用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分清概念  1.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观,地上有石林、峰林景观,地下有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景观,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H2O+CO2■Ca(HCO3)2  2.风化作用中有物理风化,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热胀冷缩作用下,白天与晚上导致岩石内部与外表存在温度差异,逐渐使岩石破碎  3.生物风化,由于生物根劈作用致使岩石

7、破碎  4.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三、建立知识体系,明确概念的从属、并列关系  ■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在对比分析具体概念基础上,在学生心中构建知识框架,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充分的理解,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编辑郭晓云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