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ID:30951941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1页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2页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3页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4页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事件”在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品德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在当前的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生活事件存在着远离真情、远离生活、远离学生成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选择体现学生真实道德生活的事件,创设真正的道德冲突,激发学生真切的道德体验,形成辩证的道德判断,从而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事件;家庭主题【屮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46-03【作者简介】陈桂萍,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31),高级教师,南京市品德学科带头人。儿童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体验和感悟,因此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儿童当下的生活事件开展活动,将课堂负载的世界与儿童生活的世界打通,以此实现在牛•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一、当前家庭主题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件”存在的问题家庭主题类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学生家庭生活屮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的起点,启发学牛深入思考,引发学牛的道德体验,但是在“牛活事件”的运用方面存在以下的误区。1・虚拟的“生活事件”远离真情。真实的生活事件才有可能感动人。在家庭主题的教学中,我们或组织亲情故事交流活动,或围绕某个主题讲述家庭中发生的故事。例如,在教

3、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有教师提出这样的耍求:小组内说一说我们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感人的故事,看谁说得最能打动我们,我们就请他在全班交流。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带来了很多家庭突发的“意外”:“身患绝症”的家长,“破碎”的家庭……这些虚构的故事还能有几分真情?这些虚拟的生活事件,没有以真实生活为基础,无论多么“感人”、逼真,都会让人有疏离感。因此,这些事件并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道德体验与感知,更无法形成真实的道德行为。这背离了道徳教育的初衷。我们引导学生讲述的牛活事件,应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选取课程需要的片段,凸显亲情,放大父母关爱子女的细节,事件本身不能虚构

4、。2•特殊的“生活事件”远离学生生活。在课堂上,我们通常会选取一些伟大的、感人的事例,以达到渲染主题的目的。还以《父母的疼爱》为例,教师在学生讲述亲情故事后,讲述了“托起生命的奇迹的故事”,父母在缆车坠地的一瞬间,把两岁半的儿子举起,保全了儿子的生命,自己却摔得粉身碎骨;一位母亲把自己的手送进黑熊口中,救了被黑熊袭击的儿子。深情讲述,配上图片和音乐,确实能让学生被这种大爱打动。我们承认,伟大与崇高的“生活事件”具有震撼力,是伟大的爱,但却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普通的生活事件中感受父母的爱。从特殊的、非典型的故事回归日常生活事件,可以让学生从这些生活琐事中认识自我、感受

5、生活,从而塑造品性和人格。这才能让“伟大”接地气,让FI常生活真正走进品德课堂。3•虚妄的“生活事件”让学生远离成长。道德教育耍为儿童的未来负责,儿童也必定耍长成成人。但是,现在与儿童是未来和成人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儿童当下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有些教师用人造的道德生活事件取代学生正在进行的道德生活事件,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就会脱离现实、具体与真实,走向虚假、空洞与抽象。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牛联系生活思考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在道德实践环节出示连线题:我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选项有:小老师、小

6、喇叭、小护士、小眼镜、小拐杖、小棉袄、小导游。三年级的学生是家庭的核心和宝贝,一家人围着他们转,很少能成为上述选项中的角色。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只能凭空想象,课堂看似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实际上事不关己、说说而已。二、“生活事件”的有效运用生活事件可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感。有效地运用生活事件,能让学生通过认识、感知、体验,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情感,促进道德发展。1.内容选择关注主体性。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选用了大量的与儿童家庭牛活、日常牛活场景相关的资料。但由于教材编写是十多年前完成的,因此有些生活片段,并不能代表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很多时候,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这些故事,却没有进行深入思

7、考,无法与文本产生共鸣,更无法激起内心的道德冲突。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与父母交往中遭遇的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取那些最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典型事件,并让其成为教学资源,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对话等活动,诱发学生的道德冲突,深化其对道德的感悟与理解。1.学习方式突出体验性。在生活事件中获得道德成长,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生动的方式。这种成长主要以主体的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