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ID:30975874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树日本龟蜡蚧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树日本龟蜡拚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摘要叙述杨树日木龟蜡虫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阐述杨树日木龟蜡蛤蔓延危害的主要原因,强调采用加强检疫、生物防治、建造隔离带、营造混交林和加强成林护育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杨树口本龟蜡粉的蔓延与危害。关键词FI本龟蜡酚;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杨树近年来,杨树日木龟蜡蛤在连云港海州地区发生与危害十分猖獗,杨树被其危害后,树冠下层枝条逐渐枯死,树势衰弱,生长缓慢,抗逆性下降,材质变差,商品价值不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防治试验,总结出杨树H本龟蜡蛤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供广大林农参考。1FI本龟蜡蛟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椭圆形,紫红色,

2、背覆口色蜡质蛤壳,表面有龟状凹纹,触角鞭状,6节,口器刺吸式,头胸腹不明显,腹面末端有产卵孔,受精雌成虫回枝时,虫体长2mm,宽约1.5mm,至产卵时呈半球形,体长约3mm,宽约2〜2.5mm。雄成虫:体长1.3mm,翅展2.2mm,体棕褐色,头及前胸背板色深,触角鞭状,翅白色透明,具2条白色明显脉纹,基部分离。卵:椭圆形,纵径约0.3mm,初产时为浅橙黄色,后渐变深,近孵化时为紫红色。若虫:初孵化若虫体扁平,椭圆形,长0.5mm左右,触角丝状,复眼黑色,足3对细小,腹部末端有臀裂,两侧齐有1根刺毛,自若虫在叶上固定12〜24h后,背面开始出现白色蜡点。3d左右蜡质相连成粗条

3、状,虫体周围出现白色蜡刺,尾端的刺短而缺裂,若虫后期,蜡壳加厚。雌性体形近似雌成虫,背部隆起,周边有7个圆突,状似龟甲,雄虫蜡壳为长椭圆形,似星芒状。蛹:仅雄虫在介壳下化蛹,为裸蛹,梭形棕褐色,翅芽色较淡,长约1.2mm,宽约0.5mm。2Fl本龟蜡蛤的生活史及习性日本龟蜡蛤在海州区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一至二年生小枝上越冬。以当年生杨树新梢上最多。翌年3刀下旬杨树萌动,越冬雌成虫开始发育,取食,4月屮旬迅速增大,5月中旬开始在腹下产卵,6月屮旬为产卵盛期,6月底7月初为产卵末期;6月中旬开始孵化,6旬下旬孵化盛期;雄性若虫8月中下旬化蛹,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雄成虫

4、8月中旬开始羽化,11中旬进入越冬期(表1)。每头雌成虫产卵600〜1200粒,卵期一般7〜10(1。通常在虫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发育差的雌虫早产卵,而发育好的雌虫晩产卵,11孵化盛期比较集中。不同的地势对孵化出壳早晚也有影响,岗地早,低洼地迟。幼虫出壳时间多在天气睛朗的上午9〜10时,借风力作远距离传播。在杨树叶背而和枝梢上固定取食,并分泌蜡质成介壳(表2)。1H本龟蜡蛤蔓延的主要原因3」树种单一,林相单纯近年来,杨树栽植株数占当年造林总株数85%以上。大面积纯林的快速发展,难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仅不能发挥其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而且一旦虫害发生,极易暴发成灾

5、。3.2盲目调苗苗木未严经产地调运检疫,引进就栽,带来病虫发生、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成活率低等不良后果。3.3重栽轻管,放松防治杨树生产周期长,不能很快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除非病虫害相当严重时,才会引起重视,而此时防治适期已过,防治难以奏效。3.4防治困难F1本龟蜡蛤主要吸食杨树汁液,并具有坚硬的外壳,往往药剂难以渗透,为害期长,严重时常导致植株死亡。3.5牛态失衡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污染环境,减少或杀伤犬敌,导致杨树口本龟蜡蛤的大而积发生。从根本上讲是生态不平衡的问题,即为森林生态环境、人为因素与有害生物等相互作用的结果。4综合防治技术

6、4」害虫源头控制为控制日本龟蜡蛤传播,特别应加强苗木产地与调运检疫,禁止带有日本龟蜡蛤的苗木或其他林产詁外运,禁止使用带有日木龟蜡蛤的苗木和幼树造林。同时,要限制人类活动,杜绝人为传播。4.2生物防治日木龟蜡蛤的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中华大草蛉、七星瓢虫等,可采用人工助迁或室内饲养繁殖,再进行释放,以抑制口本龟蜡蛤的发生及控制口本龟蜡蛤的数量,既达到防治该虫的目的,又可保护生态环境。4.3农业措施4.3.1一卫生疏伐。首先对被危害严重、密度过大的杨树林区及时间伐、修剪,使Z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有虫枝条和卫生伐除枯黄的濒死木,运出林外集中焚烧,降低虫口密度,控制传播蔓延。4.3.

7、2建造隔离带。在林区的空地内前期适当在行间种植间作物,阻挡和减缓口本龟蜡蛤若虫的蔓延与扩散。4.3.3营造混交林和加强成林抚冇。在发生区和潜在分布区,采取多树种混栽和加强成林管理,以增强树势和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营造混交林时,适当分段栽种杨树,同时适当加大株行距。另夕卜,小区之间需保持适宜空档,以增强树势,提高林木的抗虫能力。4.4化学防治4.4.1防治指标和最佳时间。若虫孵化盛期一般在6月下旬,此期当若虫虫口密度达到0.37头/cm2以上时,立即采取化学防治,即进行树干注射和叶面喷雾。4.4.2防治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