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ID:3101316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_第1页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_第2页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_第3页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_第4页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摘要】针对教学中存在识字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本文提出“字音”、“字形”和“字义”三者相结合的维度来衡量识字的标准,走出识字教学的误区。从汉字历史、造字结构中来探究中国汉字文化,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三方面阐述识字教学方法,提升识字教学效果的同时,给学生以汉字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识字;汉字;字音;字形;字义  自2011版本课程标准出台后,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同时社会媒体更是将关注点聚焦到小学生识字量减少的问题上来。面对这样的质问,语文课标研制专家组给出了正面的回答,识字量的调整是从儿童的生

2、理、心理需求出发,提高识字的科学性与效率。事实上对识字量的要求与之前相比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并不是片面地绝对地将识字量减少。同时,对广大教育者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提高识字的科学性与效率?  一、识字误区  以中年段语文识字教学为例,进入三四年级后识字量相对于低年段有所增加,并对字词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汉语拼音基础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音规则不但没有得到强化反而出现一种倒退现象,给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增加难度。当出现生字新词时,不会拼音,或是只读半边字,造成在

3、识字的第一层次――6读音上发生错误。  第二,记忆字形缺乏科学的规律。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存在“图画式”的死记硬背现象,只是个别比划的拼凑而不遵循一定的构字法则去记忆,造成识字效率低下。最容易出错的生字类型有,同音字、形近字、独体字,甚至字形结构倒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稼”写成“家禾”。  第三,追求词义而忽略字的本义。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在解释词语时会用上很多方法,诸如拆字法、猜测法、偏旁部首法、近反义词法、组词法等等,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解释。然而,在字义的精准方面却存在很多偏差,误以为词义就是字义

4、,造成学生在阅读时遇到新词时无法理解的现象,妨碍阅读。  第四,重量不重质。在识字方面,强调识字量的多而忽视了学字的精准,例如不追求字的来源,不讲授字的构字结构与规则,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识字的负担,不但在量上受到影响,同时也无形地在质上给学生设置了屏障。  二、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在识字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第一,对于“字音”温故而知新。  小学一年级最先接触的语言是抽象的汉语拼音,为我们的汉字添加“音”的外衣。儿童在未认识汉字之前,与人交流,认识事物最先使用的工具便是

5、口头语言。因此,识字的基础是“读音”,而中国的汉字本没有所谓“音标”6,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交流通畅而将以北方口音为准的方言定为标准普通话,将汉字注音拉丁化,这才有了我们的汉语拼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中国汉字与拼音的渊源阐述清楚,这样学生自然从根源上明白,“音”只是口语的一种发音,没有任何意义。  拼音在小学低年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工具,同时是学生识字,认识世界的有效抓手,它的工具性显露无疑。但到了中年段后对拼音的要求有所下降,教学中更注重字形与字义的把握,因此,学生的拼音法则在不断遗忘,尤其是基础

6、薄弱的学生,他们在新的汉字海洋里茫然前行而一无所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与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并攻破个别学生的拼音障碍,以致在音准方面扫除障碍。以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朗诵水平的提升。  第二,对于“字形”,归类寻源。  《说文解字》将字的构造分为六种,分别为:象形、指事(独体字造法)、形声、会意(合体字造法)、转注和假借。而在小学中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是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这符合儿童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对汉字的识别与记忆。  因此,在小学中低年段加强字形归类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以象形文字为例,属

7、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好似一弯明月,“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马”字则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一点,宛如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见之形态。由于象形文字的直观性,特别吸引低6年段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将一系列象形字以归类的方式呈现,学生不但能同时学到很多生字,而且能自然地将其归入象形文字一类,当出现行的象形文字时,学生会用已知的经验来判

8、断字形的构造,提高识字效率。  将字形归类过程中,学生对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结构类型已经非常了解,但在识字时却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归类学习,将已有经验废弃在头脑的荒滩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归类学习。  识字方式多元化,游戏化。可以编制口诀,编写字谜。例如“王先生白先生坐在石头上”则为“碧”;“心字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