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ID:3115175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_第1页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_第2页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_第3页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摘要关于环境和遗传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探究和各种讨论,这个问题不仅仅在厚厚的书本中产生激烈的争论,还在于我们每天面对的教育对象――孩子,他们的迷人之处不得不让我们时常从文字中去探寻,去研究相差不大的学龄或者学龄前儿童,他们在行为上却拥有如此大的差异。在幼儿园,每个班上都有比较聪明乖巧的孩子,他们深得父母、老师的喜爱,也有那些令人放心而又不突出的孩子,也就是所谓中规中矩的孩子,更有一部分非常调皮的孩子,而往往就是调皮捣蛋、性情古怪的孩子是最能牵动老师们的心。因此,“教师如何应用合适的策略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我对其中幼儿的攻击性行

2、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幼儿;功击行为  一、希望获得关注4  很多小孩缺乏父母的关爱,希望通过异常行为获得父母、老师同伴的关注。大班里有一位男孩子叫小杰,每天早晨入园时,他总是很热情地与老师阿姨打招呼。在平时教学活动时,因为小杰的各项能力都不及其他孩子,所以他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不出色,于是他会拿着铅笔在别人的画本上乱涂乱画甚至拿着铅笔吓唬别人,或是在别人准备上台表演节目的时候推挤小朋友。小杰的表现确实吸引了我的关注,因为平时在家或是在幼儿园里表现得都过分活跃,家长老师似乎都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只会一味指责孩子,幼儿没有较好的理智感,久而久之他便将这种累计的埋怨发泄在周围

3、的小朋友身上,希望通过不同方式的表现获得我们的关注。  二、家庭环境  有一部分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中心地位,在家中他们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是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都被爱包围着,唯恐自己对孩子照料不周。而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长有能力并且乐意满足幼儿所提出的一些要求,于是幼儿便有了一种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的想法。并且他们知道自己在家庭成员中处于“特殊”地位,在家里就表现出任性、自私,不顺意时就随意的发脾气,并且在幼儿园也会把这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带到了与老师、同伴之间的交往中。有一次,班里的康康

4、抢了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礼物,在老师的指责下他归还了礼物,同时还用力向对方踢了一脚。康康妈妈并不以为然,对着康康说:“我们又不是买不起,还给他,我们100个都买得起”,在我看来,这种言语与态度是最不能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家长的这种表现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不当,以后便会变本加厉。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像是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离异、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不良的家庭环境氛围是造成儿童攻击性行为、多动不安、违纪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遇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

5、应该运用哪些策略来应对呢?  1.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4  教师要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师幼之间应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彼此理解、接纳的关系。使我们进行的教育更加适合幼儿,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素养和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1)教师应成为幼儿心灵的“倾听者”。教师要微笑和耐心地倾听幼儿的需要和想法,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2)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要悉心观察并思考幼儿的言行,了解分析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3)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自由、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4)教师要

6、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自由、平等的交往。  2.榜样示范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又具有较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幼儿看到他人的言行时,幼儿会去模仿和学习。为此,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行动,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幼儿生活经验少,他们常常好坏不分,容易模仿坏形象。教师和家长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

7、性。最后要求幼儿学榜样见行动。榜样示范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榜样转化为幼儿的实际行动。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才能有效实现的。  3.定期的家园联系4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关注与教育,家长必须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放养的教养方式,应该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教师和家长应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及时深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