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

ID:3116360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上传者:U-9947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  摘要:新课的导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新课导入方法决定了能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主要是从小学数学导入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中主要的新课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37-01  新课的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的导入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吸引力原则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比较分散,所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趣味性原则4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针对性原则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1、悬念法  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思维活动有确定的目标,这样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外部动力为内部动力。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提问一个数字,问学生能不能被5整除,学生通过计算之后得出答案。然后老师让同学随便说一个数字,老师都能不用计算迅速的说出这个数字是否能被5整除,这样课堂气氛就会调动起来,学生也会有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迅速的得出答案呢?”然后教师再顺利导入课题。  2、故事法  故事是小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把学生带人教师设置的奇妙故事氛围,引出与新知相关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如教学“乘法分配律”4 的内容前,可讲述小羊卖葱的故事:小羊去卖葱,价格是1元钱1斤。狡猾的小狐狸来买葱,它要求小羊将葱叶与葱白分开称,以葱叶每斤3角、葱白每斤7角计算。小羊想想3角加7角还是1元钱不少,于是就答应了,结果吃了大亏。教师让学生思考小狐狸出了什么坏主意,当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时,教师引人新课。  3、生活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例如在讲“多位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口数量、领土面积等为例,让学生去认识;在讲“百分数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当地产的啤酒瓶或者白酒瓶上的酒精度数为例,提问同学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出本堂课讲解的内容。  4、道具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教具等演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地观察和思维,进而学习新的知识。实物、教具演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多媒体法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技术,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造教学文化情景,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更清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新知闪亮登场。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与发展的趋势,让新知的学习更加生动,亮丽新知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开头很重要。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